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3 研究现状小结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6 创新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 发展与协调的基本概念 | 第16页 |
2.1.1 发展与协调 | 第16页 |
2.1.2 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 | 第16页 |
2.2 发展与协调的基本理论 | 第16-20页 |
2.2.1 可持续发展 | 第16页 |
2.2.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| 第16-17页 |
2.2.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| 第17-20页 |
第3章 西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| 第20-36页 |
3.1 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0-28页 |
3.1.1 总体情况 | 第20-22页 |
3.1.2 各行业具体情况 | 第22-24页 |
3.1.3 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| 第24-28页 |
3.2 西藏自治区环境现状 | 第28-33页 |
3.2.1 西藏自治区总体的环境情况 | 第28-30页 |
3.2.2 西藏自治区各县生态环境与GDP的关系 | 第30-33页 |
3.3 西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| 第33-36页 |
3.3.1 机遇 | 第33-34页 |
3.3.2 挑战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西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性研究 | 第36-44页 |
4.1 评价指标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1.1 指标选取 | 第36页 |
4.1.2 数据来源 | 第36-37页 |
4.2 评价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2.1 数据标准化 | 第37-38页 |
4.2.2 权重 | 第38-39页 |
4.3 评价模型 | 第39-42页 |
4.3.1 协调度模型 | 第39-40页 |
4.3.2 协调发展度模型 | 第40页 |
4.3.3 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判别标准 | 第40-42页 |
4.4 评价结果 | 第42-44页 |
第5章 推进西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| 第44-48页 |
5.1 总体思路 | 第44页 |
5.2 强化顶层设计,确保组织结构健全 | 第44-45页 |
5.3 以建设美丽西藏为导向的行动理念 | 第45页 |
5.4 走新型化发展道路减少环境污染 | 第45页 |
5.5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加强监督考核 | 第45-46页 |
5.6 树立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观 | 第46页 |
5.7 加大环保资本投资 | 第46页 |
5.8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| 第46-47页 |
5.9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| 第47-48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6.1 总结 | 第48页 |
6.2 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