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 本文所做工作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辅助服务相关理论及典型国家市场分析 | 第17-28页 |
2.1 辅助服务基本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1.1 辅助服务定义 | 第17页 |
2.1.2 辅助服务产品类型及功能 | 第17-18页 |
2.1.3 辅助服务产品作用 | 第18-19页 |
2.2 典型国家辅助服务市场分析 | 第19-26页 |
2.2.1 英国辅助服务市场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.2 美国PJM辅助服务市场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2.3 澳大利亚辅助服务市场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.4 北欧辅助服务市场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.5 典型国家辅助服务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4-26页 |
2.3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3.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| 第26页 |
2.3.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我国辅助服务产品设计研究 | 第28-43页 |
3.1 我国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| 第28-38页 |
3.1.1 调频需求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1.2 备用需求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1.3 调峰需求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1.4 无功需求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1.5 黑启动需求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2 我国辅助服务产品体系设计 | 第38-42页 |
3.2.1 现阶段我国辅助服务产品体系设计 | 第38-40页 |
3.2.2 电力市场发展阶段下的我国辅助服务产品体系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我国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设计 | 第43-56页 |
4.1 辅助服务市场主体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1.1 辅助服务责任方 | 第43页 |
4.1.2 辅助服务需求方 | 第43-44页 |
4.1.3 辅助服务提供方 | 第44页 |
4.1.4 辅助服务市场运营机构及市场管理委员会 | 第44-45页 |
4.2 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与结算分析 | 第45-55页 |
4.2.1 调频辅助服务竞价与结算 | 第46-49页 |
4.2.2 备用辅助服务竞价与结算 | 第49-52页 |
4.2.3 调峰辅助服务竞价与结算 | 第52-54页 |
4.2.4 无功、黑启动辅助服务交易与结算 | 第54-5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我国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综合评价 | 第56-64页 |
5.1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| 第56-60页 |
5.1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56页 |
5.1.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6-59页 |
5.1.3 评价指标的处理 | 第59页 |
5.1.4 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59-60页 |
5.2 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综合评价 | 第60-62页 |
5.2.1 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评价 | 第60页 |
5.2.2 备用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评价 | 第60-61页 |
5.2.3 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评价 | 第61-62页 |
5.3 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相关建议 | 第62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