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C2C电子商务概述及发展现状 | 第13-21页 |
2.1 C2C电子商务概述 | 第13-17页 |
2.1.1 C2C电子商务 | 第13-14页 |
2.1.2 C2C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典型表现形式 | 第14-17页 |
2.2 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| 第17-21页 |
2.2.1 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| 第17-18页 |
2.2.2 我国C2C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 | 第18-19页 |
2.2.3 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发展预期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剖析 | 第21-25页 |
3.1 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案例 | 第21-22页 |
3.2 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解析—产品维度 | 第22-23页 |
3.2.1 经济风险 | 第22页 |
3.2.2 物流交付风险 | 第22页 |
3.2.3 身体、心理风险 | 第22-23页 |
3.3 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解析—线上店铺维度 | 第23-25页 |
3.3.1 信誉风险 | 第23页 |
3.3.2 隐私风险 | 第23-24页 |
3.3.3 身份风险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国外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的法律应对考察 | 第25-34页 |
4.1 美国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相关法律应对 | 第25-28页 |
4.1.1 美国C2C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| 第25页 |
4.1.2 美国对于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的具体应对 | 第25-28页 |
4.2 英国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相关法律应对 | 第28-29页 |
4.3 其他国家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相关法律应对 | 第29页 |
4.4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9-34页 |
4.4.1 私人规制路径的完善 | 第29-31页 |
4.4.2 公共规制路径的完善 | 第31-34页 |
第5章 我国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法律应对的建议 | 第34-41页 |
5.1 我国C2C电子商务消费风险的法律法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5.2 宏观完善法律体系,加强信用教育 | 第35-36页 |
5.3 利用科学的方法,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 | 第36-37页 |
5.4 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| 第37-38页 |
5.5 完善价金支付法律监管制度 | 第38-40页 |
5.6 加强网上身份认证的管理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4-45页 |
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