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市玉龙湖的被动式设计研究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3 被动式设计的研究动态 | 第14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1.3.2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2 阜新城市户外气候环境条件 | 第20-27页 |
2.1 东北地区气候环境 | 第20-21页 |
2.1.1 “东北”的概念 | 第20页 |
2.1.2 地理形态 | 第20-21页 |
2.1.3 气候环境 | 第21页 |
2.2 阜新城市户外气候 | 第21-24页 |
2.2.1 阜新地区气候基本特征 | 第21页 |
2.2.2 阜新地区的日照时数 | 第21-22页 |
2.2.3 阜新地区的温度 | 第22页 |
2.2.4 阜新地区的湿度 | 第22页 |
2.2.5 阜新地区的风环境 | 第22页 |
2.2.6 阜新地区的降水量 | 第22-23页 |
2.2.7 阜新城市气象参数 | 第23-24页 |
2.3 适应阜新市气候的被动式策略 | 第24-27页 |
2.3.1 建筑的被动式策略 | 第24-26页 |
2.3.2 解决降水稀少、空气干燥 | 第26页 |
2.3.3 节约水资源 | 第26-27页 |
3 公园湖水的被动式设计研究 | 第27-34页 |
3.1 水的被动式处理形式 | 第27-31页 |
3.1.1 积水设施 | 第27-29页 |
3.1.2 灌溉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1.3 静水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1.4 动水设计 | 第31页 |
3.2 水体小气候效应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| 第31-33页 |
3.2.1 情感功效 | 第31-32页 |
3.2.2 丰富造景形式 | 第32-33页 |
3.3 水的被动式价值探析 | 第33-34页 |
3.3.1 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| 第33页 |
3.3.2 对湿度的调节作用 | 第33页 |
3.3.3 对气流的调节作用 | 第33-34页 |
4 玉龙湖水体被动式设计节能方案研究 | 第34-53页 |
4.1 玉龙新区项目概况 | 第34-36页 |
4.1.1 地理位置 | 第34页 |
4.1.2 资源环境 | 第34页 |
4.1.3 新区开发三大使命 | 第34-35页 |
4.1.4 功能分区 | 第35-36页 |
4.2 选址过程 | 第36-37页 |
4.3 水源获取方式 | 第37-41页 |
4.3.1 天然水源 | 第38-40页 |
4.3.2 雨水收集 | 第40-41页 |
4.4 水景布局 | 第41-43页 |
4.4.1 中心湖区形态 | 第41页 |
4.4.2 引山入湖 | 第41-42页 |
4.4.3 湿地生态区 | 第42-43页 |
4.4.4 利用气候营造不同景观 | 第43页 |
4.5 公园水景驳岸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5.1 丛林驳岸 | 第44页 |
4.5.2 阶梯式滨水驳岸 | 第44页 |
4.5.3 水平台驳岸 | 第44-45页 |
4.6 水景养护 | 第45-48页 |
4.6.1 水量控制计划 | 第45-46页 |
4.6.2 水质保障计划 | 第46-48页 |
4.7 生态技术应用 | 第48-49页 |
4.7.1 中水回用 | 第48-49页 |
4.7.2 雨水利用 | 第49页 |
4.8 水景中的植物配置 | 第49-50页 |
4.9 成果 | 第50-53页 |
4.9.1 环境效益 | 第50-51页 |
4.9.2 经济效益 | 第51-52页 |
4.9.3 文化效益 | 第52-53页 |
5 结语 | 第53-55页 |
5.1 结论 | 第53页 |
5.2 展望 | 第53-55页 |
5.2.1 海绵城市理念在玉龙新区的构想 | 第53-54页 |
5.2.2 玉龙湖被动式设计的不足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8-60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