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2 燃料油硫含量标准 | 第12-13页 |
1.3 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存在形式 | 第13-14页 |
1.4 燃料油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4.1 加氢脱硫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4.2 非加氢脱硫流技术 | 第15-19页 |
1.5 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| 第19-23页 |
1.5.1 催化氧化脱硫反应原理 | 第19页 |
1.5.2 催化氧化脱硫体系 | 第19-21页 |
1.5.3 光催化氧化脱硫 | 第21页 |
1.5.4 电化学氧化脱硫 | 第21-22页 |
1.5.5 超声波氧化脱硫 | 第22页 |
1.5.6 微波辐射氧化脱硫 | 第22-23页 |
1.6 杂多酸 | 第23页 |
1.7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7.1 本文的研究目标 | 第23页 |
1.7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24-34页 |
2.1 实验试剂与原料 | 第24页 |
2.2 实验仪器与装置 | 第24-27页 |
2.2.1 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装置 | 第25-27页 |
2.3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7-29页 |
2.3.1 载体的选择及处理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.2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4.1 氮气吸脱附表征(BET) | 第29-30页 |
2.4.2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0页 |
2.4.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0页 |
2.4.4 热重-差热分析(TG-DTA) | 第30-31页 |
2.4.5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31页 |
2.5 模型化合物的配制方法 | 第31页 |
2.5.1 模拟汽油 | 第31页 |
2.5.2 模拟柴油 | 第31页 |
2.6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| 第31-34页 |
2.6.1 硫化物含量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6.2 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评价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HPA/AC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| 第34-57页 |
3.1 杂多酸组分对HPA/AC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 | 第34-41页 |
3.1.1 不同HPA/AC的催化剂活性 | 第34-35页 |
3.1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5-40页 |
3.1.3 催化氧化-萃取脱硫化作用原理 | 第40-41页 |
3.2 磷钨酸负载量对HPW/AC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2.1 不同负载量HPW/AC的催化剂活性 | 第41-42页 |
3.2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2-44页 |
3.3 焙烧温度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 反应条件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46-52页 |
3.4.1 氧化脱硫过程影响因素次序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4.2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4.3 H_2O_2 用量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4.4 催化剂用量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4.5 乳化剂用量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51页 |
3.4.6 液时空速(LHSV)对30HPW/AC催化性能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5 超声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 | 第52-55页 |
3.5.1 超声频率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5.2 超声和搅拌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的对比 | 第54-55页 |
3.6 30HPW/AC催化剂再生稳定性的考察 | 第55-56页 |
3.7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HPW/AC催化FCC汽油、柴油氧化脱硫过程研究 | 第57-79页 |
4.1 30HPW/AC催化FCC汽油氧化脱硫研究 | 第57-63页 |
4.1.1 正交实验结果 | 第57-59页 |
4.1.2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4.1.3 FCC汽油脱硫前硫化物后种类对比分析 | 第63页 |
4.2 30HPW/AC催化FCC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| 第63-69页 |
4.2.1 正交实验结果 | 第64-65页 |
4.2.2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4.2.3 分析与讨论 | 第68-69页 |
4.3 典型组分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 | 第69-78页 |
4.3.1 模拟汽油组分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 | 第69-73页 |
4.3.2 模拟柴油组分对30HPW/AC催化剂性能影响 | 第73-77页 |
4.3.3 典型组分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效果影响机理分析 | 第77-78页 |
4.4 小结 | 第78-79页 |
结论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