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1页 |
1.1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2章 管线气液混输特性的研究 | 第11-31页 |
2.1 已知数据 | 第11-12页 |
2.2 吴旗山区管线工况I气液混输特性的研究 | 第12-23页 |
2.3 吴旗山区管线工况II气液混输特性研究 | 第23-26页 |
2.4 吴旗山区管线工况III气液混输特性的研究 | 第26-29页 |
2.5 设计建议 | 第29-3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多点插输油气混输管路水力特性的研究 | 第31-49页 |
3.1 已知数据 | 第31-33页 |
3.2 多点插输油气混输管路流动参数的计算 | 第33-35页 |
3.3 多点插输油气混输管路流动流型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4 多点插输油气混输管路中段塞流特性分析 | 第41-47页 |
3.5 设计建议 | 第47-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段塞流气泡破碎对管线压力行为影响的研究 | 第49-57页 |
4.1 物理数学模型 | 第49-52页 |
4.2 结果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起伏地形管道系统周期性流动分析 | 第57-72页 |
5.1 简单下倾-上倾管道系统严重段塞流的数学物理模型 | 第57-65页 |
5.2 严重段塞流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计算 | 第65-67页 |
5.3 吴旗山区吴平3-旗四转管线严重段塞流分析 | 第67-7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