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湾地区辽西局部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来源、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断裂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3 成藏模式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研究成果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3.3 工作量 | 第14页 |
1.3.4 研究成果和认识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6-21页 |
2.1 构造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1 构造位置及单元划分 | 第16-17页 |
2.1.2 构造演化特征 | 第17页 |
2.2 地层发育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3 石油地质特征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条件 | 第21-39页 |
3.1 油气分布特征 | 第21-23页 |
3.1.1 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 | 第21-22页 |
3.1.2 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 | 第22-23页 |
3.2 油气藏类型 | 第23-26页 |
3.3 油气成藏条件 | 第26-39页 |
3.3.1 油源条件 | 第26-33页 |
3.3.2 储盖条件 | 第33-37页 |
3.3.3 输导条件 | 第37-38页 |
3.3.4 保存条件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| 第39-49页 |
4.1 辽西构造带断裂发育特征 | 第39-41页 |
4.2 断裂对油气的聚集作用 | 第41-49页 |
4.2.1 断裂的分类 | 第41-42页 |
4.2.2 控源断层对油气聚集作用 | 第42-46页 |
4.2.3 控藏断层对油气聚集作用 | 第46-47页 |
4.2.4 源藏双控断层对油气聚集作用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油气成藏模式 | 第49-55页 |
5.1 单源供烃断层输导成藏模式 | 第49-51页 |
5.2 双源供烃断层-砂体复合输导成藏模式 | 第51-53页 |
5.3 有利区的预测 | 第53-55页 |
结论与认识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