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颈部CTA“双低”扫描及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相关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前言 | 第10-14页 |
第一部分“双低”扫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| 第14-2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18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14页 |
1.2 检查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 图像质量评价 | 第15-17页 |
1.4 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的评价 | 第17-18页 |
1.5 统计处理 | 第18页 |
2 结果 | 第18-23页 |
3 讨论 | 第23-26页 |
3.1 降低辐射剂量方式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3.2 头颈部血管CTA技术优化及参数选择 | 第24-25页 |
3.3“双低”扫描对血管强化值的影响 | 第25页 |
3.4“双低”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5“双低”扫描对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的影响 | 第26页 |
3.6 本研究不足之处 | 第26页 |
4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二部分 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相关性研究 | 第27-3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9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27页 |
1.2 检查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3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与分级 | 第28-29页 |
1.4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| 第29页 |
1.5 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判断 | 第29页 |
1.6 统计处理 | 第29页 |
2 结果 | 第29-33页 |
3 讨论 | 第33-36页 |
3.1 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塞的机制 | 第33-34页 |
3.2 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3.3 颈动脉斑块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研究不足之处 | 第36页 |
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| 第41-42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