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结构理论、计算论文--结构力学论文--结构动力学论文

四分裂大跨输电线风致响应的气弹模型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输电塔线体系的组成第13-14页
    1.3 风的特性与风对结构的作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平均风的描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脉动风的描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风对结构的作用第16页
    1.4 输电塔线风致响应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风致响应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现场实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风洞试验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理论分析第19-22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-25页
第2章 索的静力作用部分第25-55页
    2.1 初始自重状态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本假设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悬链线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抛物线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2.2 变形协调方程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一般状态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任意平均风荷载下的响应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均布平均风荷载响应第34-36页
    2.3 影响线函数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任意荷载作用下影响线函数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均布平均风荷载作用时的影响线函数第39-40页
    2.4 刚度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均布荷载作用时的刚度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任意荷载分布时刚度分析第41页
    2.5 索的自由振动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平面外振动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平面内振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弦向振动第43-44页
    2.6 实际算例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均布平均风作用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三角形风速作用第49-54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3章 模型试验第55-80页
    3.1 流体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流体特性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流体基本方程第56-60页
    3.2 相似原理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几何相似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运动相似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动力相似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相似第61-62页
    3.3 相似准则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相似准则的参数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流体相似准则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结构相似准则第66-68页
    3.4 导线气弹模型设计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标准模型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等代模型设计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等代模型平均风响应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等代模型动力特性第73-74页
    3.5 输电线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工程概况与模型相似比设计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模型制作过程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风场模拟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试验工况第7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4章 单跨导线风致响应理论与试验分析第80-125页
    4.1 坐标系的定义第80页
    4.2 风振响应的两种描述方法第80-81页
    4.3 基于模态位移的动力响应分析第81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运动方程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平均响应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背景响应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空间张力的背景响应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位移的共振响应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总响应的计算第87-89页
    4.4 气动阻尼比分析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气动阻尼比的理论计算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气动阻尼比的识别第91-94页
    4.5 试验数据分析第94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平均风响应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动力特性分析第95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顺风向动张力计算第10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弦向动张力的计算第113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竖向动张力的计算第120-12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22-125页
第5章 双跨导线风致响应试验分析第125-136页
    5.1 模态分析第125-127页
    5.2 动张力功率谱分析第127-128页
    5.3 支座反力分析第128-129页
    5.4 阻力系数分析第129-130页
    5.5 结构阻尼比第130-131页
    5.6 气动阻尼比识别第131-134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34-136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-13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36-137页
    6.2 不足与展望第137-138页
附录1 衰减因子C与湍流积分尺度Lu的关系第138-139页
附录2 模态频率与模态振型第139-141页
致谢第141-142页
参考文献第142-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-甲基呋喃-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研究
下一篇:氟掺杂碳包覆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电容器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