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葫芦脲的合成及其对CO2的吸附和催化转化制备2-咪唑烷酮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9页
    1.1 葫芦脲的研究进展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葫芦脲的由来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葫芦脲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葫芦脲家族的性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葫芦脲家族结构的对比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葫芦脲家族的表征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葫芦脲家族的主客体结合特性第16-19页
    1.2 CO_2的捕获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理和化学吸收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低温蒸馏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膜分离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物理和化学吸附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3 CO_2吸附材料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传统材料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新型材料第25-27页
    1.4 本文立意和研究内容第27-29页
第二章 葫芦脲的合成及其表征第29-4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9-30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葫芦脲合成原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葫芦脲的合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葫芦脲的分离纯化第32-33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产率和纯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葫芦[6]脲结果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葫芦[7]脲结果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葫芦[8]脲结果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葫芦[6]脲对CO_2的吸附捕获研究第40-50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0-41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42-44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葫芦脲对CO_2的吸附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葫芦[6]脲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葫芦[6]脲吸附二氧化碳稳定性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葫芦[6]脲对二氧化碳选择性研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葫芦[6]芦脲变压吸附分离CO_2/CO/H_2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葫芦[6]脲负载CeO_2催化转化CO_2和乙二胺制备2-咪唑烷酮第50-59页
    4.1 背景简介第50-51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催化剂制备及机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催化剂的表征第53-5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摩尔比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BCe-8-250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考察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吸附关系第57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74页
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析氧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
下一篇:面方向性分子多面体的手性分离与表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