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五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| 第15-19页 |
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界定与历史发展 | 第15-17页 |
一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界定 | 第15页 |
二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历史发展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9页 |
一、适用条件过于严格 | 第17-18页 |
二、监督制约程序欠缺 | 第18页 |
三、社会工作介入机制不完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 | 第19-25页 |
第一节 理论的必要性 | 第19-21页 |
一、增权理论 | 第19-20页 |
二、社会政策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司法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必要性 | 第21-25页 |
一、少年司法对社会专业力量介入的需求 | 第21-23页 |
二、社会工作介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专业优势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的社工介入过程 | 第25-34页 |
第一节 社会调查机制中的社工介入 | 第25-27页 |
一、负责成立调查小组 | 第25页 |
二、制定调查方案 | 第25-26页 |
三、参于社会调查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考察机制中的社工介入 | 第27-28页 |
一、考察主体 | 第27页 |
二、考察内容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帮助教育机制中的社工介入 | 第28-32页 |
一、帮助教育团体的组建 | 第28-29页 |
二、帮助教育程序的运行 | 第29-30页 |
三、帮助教育方法的尝试 | 第30-32页 |
第四节 配套机制中的社工介入 | 第32-34页 |
一、评估 | 第32-33页 |
二、跟踪回访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| 第34-41页 |
第一节 社工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一、定位准确,形式多样,但暗存失职风险 | 第34页 |
二、专业化与职业化仍需加强 | 第34-35页 |
三、考察期间合理,但帮扶内容仍欠缺 | 第35-36页 |
四、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| 第36页 |
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路径 | 第36-41页 |
一、完善立法,提高司法效率 | 第36-37页 |
二、提高社工参与度,增强社工主体地位 | 第37-38页 |
三、完善多样化帮助教育支持,创新考察及帮助教育机制 | 第38-39页 |
四、建立专业化未检机构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谢辞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