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春节园博会与小园圃的造园艺术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4.1 国外发展及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.2 国内发展及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文献分析 | 第17页 |
1.5.2 实地调研 | 第17-18页 |
1.5.3 总结归纳 | 第18页 |
1.6 研究难点 | 第18页 |
1.6.1 文献资料较为缺乏 | 第18页 |
1.6.2 现存景观存在差异 | 第18页 |
1.7 论文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1.8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广州城市拓展背景下园博园的选址变迁 | 第20-30页 |
2.1 广州园博园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0-22页 |
2.1.1 政策导向 | 第20页 |
2.1.2 城市总体及分区规划 | 第20-22页 |
2.1.3 选址地现状条件 | 第22页 |
2.2 广州园博园的选址模式 | 第22-28页 |
2.2.1 选择旧城中心区圈层公园作为选址地 | 第23-24页 |
2.2.2 选择新城区圈层公园作为选址地 | 第24-26页 |
2.2.3 选择边缘区圈层公园作为选址地 | 第26页 |
2.2.4 选择拓展区圈层公园作为选址地 | 第26-28页 |
2.3 广州园博园选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3.1 促进城市公园后续发展 | 第28页 |
2.3.2 助推城市规划发展战略 | 第28-29页 |
2.3.3 优化城市总体景观环境 | 第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广州园博园园内规划布局 | 第30-44页 |
3.1 规划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1.1 突显地域主题立意 | 第30页 |
3.1.2 权衡现状场地优劣 | 第30页 |
3.1.3 兼顾临时永久迥异 | 第30-31页 |
3.2 整体空间布局 | 第31-33页 |
3.2.1 环线式 | 第31-32页 |
3.2.2 混合式 | 第32-33页 |
3.3 展览内容分区 | 第33-39页 |
3.3.1 公共景点 | 第33-35页 |
3.3.2 室内外花卉展 | 第35-36页 |
3.3.3 艺术园圃 | 第36-39页 |
3.4 交通与道路体系 | 第39-42页 |
3.4.1 园博园场外交通联系 | 第39-40页 |
3.4.2 园博园场内道路规划 | 第40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小园圃的造园艺术分析 | 第44-81页 |
4.1 小园圃的发展 | 第44页 |
4.2 小园圃的分类 | 第44-59页 |
4.2.1 岭南风格 | 第45-47页 |
4.2.2 混搭中式风格 | 第47-49页 |
4.2.3 乡村风格 | 第49-51页 |
4.2.4 欧美风格 | 第51-53页 |
4.2.5 日式庭院风格 | 第53-55页 |
4.2.6 艺术小品风格 | 第55-57页 |
4.2.7 其他风格 | 第57-59页 |
4.3 小园圃的空间布局及造景手法分析 | 第59-67页 |
4.3.1 空间布局 | 第59-63页 |
4.3.2 造景手法 | 第63-67页 |
4.4 小园圃的园林要素分析 | 第67-75页 |
4.4.1 筑山置石 | 第67-69页 |
4.4.2 建筑小品 | 第69-71页 |
4.4.3 园林理水 | 第71-73页 |
4.4.4 花木配植 | 第73-75页 |
4.5 小园圃的材料及工匠技艺 | 第75-77页 |
4.6 小园圃的现状及后续保护利用 | 第77-79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广州园博园小园圃项目实践 | 第81-101页 |
5.1 小园圃“白云园”景观设计 | 第81-89页 |
5.1.1 项目解读与构思 | 第81-83页 |
5.1.2 方案布局 | 第83-86页 |
5.1.3 设计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1.4 材料及工艺 | 第88-89页 |
5.2 小园圃“黄埔园”景观设计 | 第89-96页 |
5.2.1 项目解读与构思 | 第89-91页 |
5.2.2 方案布局 | 第91-93页 |
5.2.3 设计分析 | 第93-95页 |
5.2.4 材料及工艺 | 第95-96页 |
5.3 小园圃“瑞雪迎新”景观设计 | 第96-99页 |
5.3.1 项目解读与构思 | 第96-97页 |
5.3.2 方案布局 | 第97-98页 |
5.3.3 设计分析 | 第98-99页 |
5.3.4 材料及工艺 | 第99页 |
5.4 设计后续利用及反思 | 第99-10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| 第101-105页 |
6.1 结语 | 第101-103页 |
6.1.1 园址选取与城市空间关联历时性 | 第101页 |
6.1.2 园内规划布局归纳提升合理性 | 第101页 |
6.1.3 园圃造园风格设计层次解析增强识别性 | 第101-103页 |
6.1.4 项目实证研究促进设计优化性 | 第103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0-111页 |
附录 | 第111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