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9页 |
引言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确立依据 | 第21-24页 |
第一节 损害和精神损害的概念 | 第21-23页 |
一、权威辞书对损害所作的定义 | 第21页 |
二、学者对损害所作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三、精神损害的概念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依据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| 第24-29页 |
第一节 国外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| 第24-28页 |
第二节 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若干学说 | 第29-31页 |
一、人身伤害基础说与财产损失基础说 | 第30页 |
二、重大过错、犯罪说 | 第30页 |
三、一定范围人格权说 | 第30-31页 |
四、精神痛苦说 | 第31页 |
五、人格权说 | 第31页 |
第二节 各学说述评及建议 | 第31-34页 |
第三节 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| 第34-38页 |
一、大陆法国家的相关情况 | 第34-35页 |
二、英美国家的相关情况 | 第35-36页 |
三、国内相关情况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问题 | 第38-54页 |
第一节 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38-41页 |
一、关于法人是否可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若干观点 | 第38-40页 |
二、本文观点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死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41-43页 |
一、关于死者能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 | 第41-42页 |
二、相关案例及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胎儿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43-46页 |
一、关于如何保护胎儿的利益的不同立法例 | 第43-44页 |
二、相关案例及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四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46-48页 |
一、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| 第46页 |
二、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不足 | 第46-47页 |
三、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建议 | 第47-48页 |
第五节 间接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| 第48-54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| 第48-49页 |
二、英美法系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| 第49-52页 |
三、本文观点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