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银和铅检测的必要性 | 第9-14页 |
1.1.1 银矿中银元素检测的必要性 | 第9页 |
1.1.2 铅元素检测的必要性 | 第9页 |
1.1.3 银矿中浸取银技术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1.4 现有银和铅元素的分析方法 | 第11-14页 |
1.2 适配体 | 第14页 |
1.3 适配体传感器 | 第14-19页 |
1.3.1 荧光传感器 | 第15-16页 |
1.3.2 化学发光传感器 | 第16-17页 |
1.3.3 电化学传感器 | 第17-18页 |
1.3.4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| 第18-19页 |
1.4 可视化传感器 | 第19-21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银矿石中银元素含量 | 第22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2-23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3-28页 |
2.2.1 试剂和仪器 | 第23页 |
2.2.2 核酸荧光染料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2.2.3 溴化乙锭浓度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2.4 反应体系pH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2.5 富C碱基适配体浓度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2.6 孵育时间的影响 | 第25页 |
2.2.7 光照时间的影响 | 第25页 |
2.2.8 光催化可视化检器检测银离子 | 第25-26页 |
2.2.9 选择性考察 | 第26页 |
2.2.10 阴离子干扰考察 | 第26-27页 |
2.2.11 环境矿石样品的前处理 | 第27页 |
2.2.12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矿石中银含量 | 第27-2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0页 |
2.3.1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银离子的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3.2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银离子体系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29-35页 |
2.3.3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银离子 | 第35-36页 |
2.3.4 选择性考察 | 第36-38页 |
2.3.5 阴离子干扰考察 | 第38-39页 |
2.3.6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矿石中银元素含量 | 第39-40页 |
2.4 结论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水样中铅离子含量 | 第42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42-4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6页 |
3.2.1 试剂和仪器 | 第43-44页 |
3.2.2 光照波长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2.3 溴化乙锭浓度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2.4 反应体系pH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2.5 孵育时间的影响 | 第45页 |
3.2.6 光照时间的影响 | 第45页 |
3.2.7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铅离子 | 第45-46页 |
2.2.8 选择性考察 | 第46页 |
3.2.9 环境水样品的前处理 | 第4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2页 |
3.3.1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铅离子的原理 | 第46-47页 |
3.3.2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铅离子体系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47-50页 |
3.3.3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铅离子 | 第50-51页 |
3.3.4 选择性考察 | 第51页 |
3.3.5 光催化可视化法检测水样中铅离子含量 | 第51-52页 |
3.4 结论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