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时序InSAR的某钻井水溶开采矿区地表形变监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InSAR地表形变监测基本原理 | 第18-32页 |
2.1 InSAR技术 | 第18-23页 |
2.2 D-InSAR技术 | 第23-27页 |
2.3 SBAS-InSAR技术 | 第27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矿区监测数据源 | 第32-44页 |
3.1 某钻井水溶矿区概况 | 第32-37页 |
3.2 卫星数据源 | 第37-42页 |
3.3 应用软件简述 | 第42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D-InSAR技术的矿区地表形变分析 | 第44-64页 |
4.1 D-InSAR数据处理 | 第44-50页 |
4.2 矿区D-InSAR的监测结果分析 | 第50-59页 |
4.3 D-InSAR监测精度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4页 |
第五章 基于SBAS技术矿区地表时间序列形变研究 | 第64-80页 |
5.1 某水溶矿山SBAS-InSAR监测 | 第64-74页 |
5.2 矿区SBAS-InSAR监测结果分析 | 第74-77页 |
5.3 SBAS-InSAR监测精度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主要结论 | 第80-81页 |
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附录A (某钻井水溶开采地质及钻井工程分布图) | 第86-87页 |
附录B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) | 第87-88页 |
附录C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)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