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.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1.3.1 课间操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3.2 校本化的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3.2.1 校本化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4-18页 |
1.4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 研究对象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1 研究对象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2.1.1 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2.1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8页 |
2.2.2 访谈法 | 第18页 |
2.2.3 实地考察法 | 第18页 |
2.2.4 问卷调查法 | 第18-20页 |
2.2.5 数理统计法 | 第20-21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35页 |
3.1 课间操校本化实施现状 | 第21-25页 |
3.1.1 全校联动、凸显健身操特色的整体规划 | 第21-22页 |
3.1.2 增时增量、分工明确的课间操形式 | 第22-23页 |
3.1.3 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课间操内容 | 第23-24页 |
3.1.4 客观多元化的课间操评价方式 | 第24-25页 |
3.2 课间操校本化成效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2.1 提升学生课间操参与率,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 | 第25-29页 |
3.2.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| 第29-30页 |
3.2.3 提升了家校合力 | 第30-31页 |
3.2.4 整合学校资源,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| 第31-32页 |
3.3 课间操校本化改革存在的不足 | 第32-35页 |
3.3.1 教师积极性不高,课间操校本化改革缺乏鼓励性政策 | 第32-33页 |
3.3.2 部分教师与家长对课间操校本化改革的认识不够 | 第33页 |
3.3.3 课间操校本化工作量大,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| 第33-35页 |
4. 结论与建议 | 第35-39页 |
4.1 结论 | 第35页 |
4.1.1 课间操校本化工作符合实际需求,取得总体成功 | 第35页 |
4.1.2 课间操校本化措施合理有效,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| 第35页 |
4.1.3 课间操校本化改革复杂性认识不够充分、配套措施不到位 | 第35页 |
4.2 建议 | 第35-39页 |
4.2.1 学校应完善鼓励机制,增加师资力量 | 第35-37页 |
4.2.2 加强改革宣传力度,科学组织改革工作 | 第37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3页 |
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| 第39页 |
学校教师访谈提纲(体育类) | 第39-40页 |
学校教师访谈提纲(非体育类) | 第40页 |
班主任访谈提纲 | 第40-41页 |
家长座谈提纲 | 第41页 |
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课间操校本化实施效果问卷调查表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