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物权论文

最高额抵押制度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11页
    (一)选题背景第8页
    (二)研究综述第8-9页
    (三)文章结构第9页
    (四) 研究方法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第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多学科交叉分析法第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实证和规范研究法的统一第9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比较分析第9-11页
一、最高额抵押制度的概述第11-20页
    (一)最高额抵押制度的有效设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最高额抵押权须为继续性法律关系中的不特定债权而设立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当事人须订立书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设立最高额抵押权须进行登记第13页
    (二)最高额抵押制度的特征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最高额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上的缓和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最高额抵押中被担保债权是一定范围内的债权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最高额抵押权设立时需确定的因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最高额抵押权在实现上具有特殊性第16-17页
    (三) 最高额抵押制度与普通抵押制度的异同第17-20页
二、最高额抵押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0-26页
    (一)登记方式无明确规定影响最高额抵押权的及时生效第20-21页
    (二)权属变更缺乏明确的限制机制加剧实现债权的风险第21-22页
    (三)简化融资交易制度的价值受限第22-23页
    (四)抵押权实现条件过于严格影响抵押权的及时实现第23-26页
三、国内外最高额抵押制度的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 (一)域内外有关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制度的差异第26-27页
    (二)域内外有关最高额抵押权优先清偿范围的差异第27-29页
    (三)域内外有关最高额抵押权债权转让规则的差异第29-32页
四、对我国最高额抵押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2-38页
    (一)完善最高额抵押权的基本制度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规范减额请求权制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消灭请求权制度第33-34页
    (二)明确实现最高额抵押的费用不列入最高额之内第34-35页
    (三)合理限制最高额抵押权的转让第35-36页
    (四)最高额抵押权日本立法的借鉴第36-38页
结语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康有为与李炳宪笔谈交往考
下一篇: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