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1-12页 |
英文缩写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调研 | 第13-25页 |
1 抑郁症进展 | 第14-21页 |
1.1 抑郁症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 | 第15页 |
1.3 受体假说 | 第15-16页 |
1.4 BDNF假说 | 第16-17页 |
1.5 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假说 | 第17-18页 |
1.6 细胞因子假说 | 第18页 |
1.7 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异常 | 第18-19页 |
1.8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9 CUMS模型 | 第20-21页 |
2 抑郁-胃肠共病机制 | 第21-23页 |
2.1 胃肠功能障碍现状 | 第21页 |
2.2 脑-肠轴 | 第21-22页 |
2.3 抑郁-胃肠炎症相关性 | 第22页 |
2.4 临床药物的局限性 | 第22-23页 |
3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3.1 枳壳芍药药对 | 第23页 |
3.2 辛弗林 | 第23-24页 |
3.3 芍药苷 | 第24页 |
3.4 课题组进展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前期工作 | 第25-37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1.1 大鼠 | 第25页 |
1.2 药材 | 第25页 |
1.3 试剂 | 第25页 |
1.4 仪器 | 第25-26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6-37页 |
2.1 动物实验分组和药物使用剂量 | 第26-28页 |
2.2 枳壳芍药汤剂制备 | 第28页 |
2.3 枳壳芍药冻干粉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4 建立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5 构建急性抑郁大鼠模型 | 第31页 |
2.6 强迫游泳实验 | 第31页 |
2.7 旷场试验 | 第31页 |
2.8 胃肠动力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9 制备大鼠血清样本 | 第32页 |
2.10 制备大鼠海马组织样本 | 第32-33页 |
2.11 ELISA | 第33-34页 |
2.12 定量即时PCR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37-81页 |
1 枳壳芍药药对的快速抗抑郁促胃肠动力作用 | 第37-39页 |
1.1 大鼠FST实验疗效 | 第37-38页 |
1.2 小鼠TST实验疗效 | 第38-39页 |
1.3 大鼠胃肠动力疗效 | 第39页 |
2 枳壳芍药药对对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促动力作用 | 第39-50页 |
2.1 大鼠体重变化 | 第40页 |
2.2 大鼠糖水偏爱度 | 第40-41页 |
2.3 大鼠FST实验疗效 | 第41-42页 |
2.4 大鼠敞箱实验疗效 | 第42-43页 |
2.5 大鼠胃动力相关激素的变化 | 第43-45页 |
2.6 大鼠细胞因子分泌的浓度 | 第45-47页 |
2.7 大鼠犬尿酸机制 | 第47-48页 |
2.8 大鼠抗氧化机制 | 第48页 |
2.9 大鼠皮质酮和单胺递质的变化 | 第48-50页 |
3 辛弗林发挥了类似枳壳芍药药对的快速抗抑郁促动力作用 | 第50-52页 |
3.1 大鼠FST实验疗效对比 | 第50-51页 |
3.2 小鼠TST实验疗效对比 | 第51页 |
3.3 大鼠胃肠动力的疗效对比 | 第51-52页 |
4 枳壳芍药及吸收成分辛弗林对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促动力作用 | 第52-64页 |
4.1 大鼠体重变化 | 第53页 |
4.2 大鼠糖水偏爱度 | 第53-54页 |
4.3 大鼠FST实验疗效 | 第54-55页 |
4.4 大鼠敞箱实验疗效 | 第55-56页 |
4.5 大鼠胃动力相关激素的变化 | 第56-58页 |
4.6 大鼠细胞因子分泌的浓度 | 第58-61页 |
4.7 大鼠犬尿酸机制 | 第61-62页 |
4.8 大鼠氧化机制 | 第62页 |
4.9 大鼠皮质酮和单胺递质的变化 | 第62-64页 |
5 芍药苷发挥了类似枳壳芍药药对的快速抗抑郁促动力作用 | 第64-66页 |
5.1 大鼠FST实验疗效对比 | 第64-65页 |
5.2 小鼠TST实验疗效对比 | 第65页 |
5.3 大鼠胃肠动力的疗效对比 | 第65-66页 |
6 枳壳芍药及吸收成分芍药苷对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促动力作用 | 第66-77页 |
6.1 大鼠体重变化 | 第66-67页 |
6.2 大鼠糖水偏爱度 | 第67-68页 |
6.3 大鼠FST实验疗效 | 第68-69页 |
6.4 大鼠敞箱实验疗效 | 第69-70页 |
6.5 大鼠胃动力相关激素的变化 | 第70-72页 |
6.6 大鼠细胞因子分泌的浓度 | 第72-74页 |
6.7 大鼠犬尿酸机制 | 第74-75页 |
6.8 大鼠氧化机制 | 第75页 |
6.9 大鼠皮质酮和单胺递质的变化 | 第75-77页 |
7 枳壳芍药及吸收成分辛弗林和芍药苷对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机制对比 | 第77-81页 |
7.1 大鼠细胞因子分泌的浓度 | 第77-79页 |
7.2 大鼠氧化机制 | 第79-81页 |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81-87页 |
1 枳壳芍药药对研究结果 | 第81-83页 |
2 辛弗林与枳壳芍药药对疗效对比 | 第83-84页 |
3 芍药苷与枳壳芍药药对疗效对比 | 第84-86页 |
4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4页 |
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