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9-36页 |
1.1 选题来源 | 第19-20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20-23页 |
1.2.1 时代背景: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县域产业发展转型 | 第20-21页 |
1.2.2 发展背景: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背景下,县域产业空间面临优化重组 | 第21-22页 |
1.2.3 现实背景:县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,规划缺乏区域视角 | 第22-23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5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23-25页 |
1.4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5-29页 |
1.4.1 城市群 | 第25-26页 |
1.4.2 空间一体化 | 第26-27页 |
1.4.3 县域产业空间 | 第27-28页 |
1.4.4 产业空间布局 | 第28-29页 |
1.5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| 第29-33页 |
1.5.1 研究对象的样本意义 | 第29-31页 |
1.5.2 资料收集与整理 | 第31-33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33-34页 |
1.7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34-36页 |
1.7.1 研究内容 | 第34-35页 |
1.7.2 研究框架 | 第35-36页 |
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| 第36-58页 |
2.1 相关理论研究 | 第36-41页 |
2.1.1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 | 第36-37页 |
2.1.2 核心边缘理论 | 第37页 |
2.1.3 点轴理论 | 第37-39页 |
2.1.4 产业集群理论 | 第39-41页 |
2.2 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| 第41-58页 |
2.2.1 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相关研究 | 第41-47页 |
2.2.2 产业空间布局相关研究 | 第47-53页 |
2.2.3 中部地区典型县域产业发展实践 | 第53-56页 |
2.2.4 小结 | 第56-58页 |
3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 | 第58-102页 |
3.1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演化阶段 | 第58-65页 |
3.1.1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| 第58-61页 |
3.1.2 城市群空间演化阶段 | 第61-63页 |
3.1.3 城市群空间演化方式 | 第63-65页 |
3.2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历程 | 第65-67页 |
3.2.1 20世纪50年代至1981年:点状空间格局 | 第66页 |
3.2.2 1982年至2005年:极核发展阶段 | 第66-67页 |
3.2.3 2006年至今:“点—轴”系统阶段 | 第67页 |
3.3 长株潭城市群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比较分析 | 第67-75页 |
3.3.1 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共性 | 第67-73页 |
3.3.2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独特性 | 第73-75页 |
3.4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现状特征解析 | 第75-89页 |
3.4.1 长株潭城市群人口空间解析 | 第75-77页 |
3.4.2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空间解析 | 第77-79页 |
3.4.3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空间解析 | 第79-81页 |
3.4.4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联系网络解析 | 第81-85页 |
3.4.5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趋势 | 第85-87页 |
3.4.6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阶段研判 | 第87-89页 |
3.5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困境分析 | 第89-100页 |
3.5.1 核心城市发展困境——区域竞争激烈,工业动力亟待增强 | 第89-94页 |
3.5.2 产业结构布局困境——同质化严重、创新能力弱、市场基础作用不够 | 第94-99页 |
3.5.3 交通体系架构困境——区域性基础设施尚未形成共享机制 | 第99页 |
3.5.4 生态发展困境——资源紧缺与利用低效并存、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 | 第99-10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4 基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宁乡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选择 | 第102-125页 |
4.1 县域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 | 第102-108页 |
4.1.1 县域产业发展逻辑 | 第102-103页 |
4.1.2 县域产业要素及其组织形式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4.1.3 县域产业发展的特性 | 第106-108页 |
4.2 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的耦合关系 | 第108-110页 |
4.2.1 县域是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和经济单元 | 第108页 |
4.2.2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相互促进 | 第108-109页 |
4.2.3 城市群一体化政策机制影响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| 第109-110页 |
4.3 宁乡县发展的基本特点 | 第110-119页 |
4.3.1 区域空间特点——毗邻核心城市,对接国家新区,城市群发展轴重要节点 | 第110-111页 |
4.3.2 产业发展特点——工业是县域经济支柱,园区发展格局成熟,产业集聚度下降 | 第111-115页 |
4.3.3 人口集聚特点——人口吸纳能力较弱,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| 第115-117页 |
4.3.4 城市功能建设特点——功能建设持续开展,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| 第117-119页 |
4.4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对宁乡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4.4.1 长沙——益阳——常德发展廊道效应 | 第119页 |
4.4.2 核心城市工业倍增计划下的方向选择 | 第119-120页 |
4.5 宁乡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选择 | 第120-123页 |
4.5.1 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 | 第120-122页 |
4.5.2 宁乡县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选择 | 第122-12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23-125页 |
5 宁乡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| 第125-160页 |
5.1 宁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框架 | 第125-126页 |
5.2 产业体系优化 | 第126-127页 |
5.3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| 第127-142页 |
5.3.1 产业空间布局原则 | 第127-128页 |
5.3.2 园区产业链设计 | 第128-133页 |
5.3.3 宁乡工业走廊总体空间布局 | 第133-138页 |
5.3.4 三大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| 第138-142页 |
5.4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| 第142-154页 |
5.4.1 产城融合发展思路 | 第142-143页 |
5.4.2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| 第143-146页 |
5.4.3 服务设施建设 | 第146-154页 |
5.5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政策设计 | 第154-158页 |
5.5.1 加强产业链延伸与区域整合 | 第154-155页 |
5.5.2 规范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| 第155-156页 |
5.5.3 建立特色产业园政策保障机制 | 第156-157页 |
5.5.4 宁乡工业走廊功能区改革方案 | 第157-15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58-160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160-164页 |
6.1 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| 第160-163页 |
6.1.1 主要结论 | 第160-162页 |
6.1.2 创新点 | 第162-163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| 第163-164页 |
致谢 | 第164-1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5-172页 |
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72-173页 |
附录2 2014年湖南省各县区工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相关指标 | 第173-177页 |
附录3 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区相关指标数据库 | 第177-179页 |
附录4 宁乡工业走廊用地规划图 | 第1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