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土力学论文--地基变形论文

滨海淤泥土层区工后地基沉降的预测及治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沉降预测方面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软基处理方面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注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工作第21-23页
2 珠三角填海区软土工程特性第23-32页
    2.1 软土的一般性质第23-25页
    2.2 滨海软土工程地质条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区域简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滨海填土区地层结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滨海岸地形地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海岸带水动力环境第26页
    2.3 研究区域软土的工程特性第26-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3 软基工后沉降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及参数确定第32-49页
    3.1 工后沉降的组成及沉降量计算第32-34页
    3.2 沉降机理第34-35页
    3.3 ABAQUS简介第35-36页
    3.4 Mohr-Coulomb模型简介第36-37页
    3.5 Drucker-Prager模型第37页
    3.6 扩展的Drucker-Prager模型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线性Drucker-Prager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双曲线Drucker-Prager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指数Drucker-Prager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D-P模型使用注意事项第39-40页
    3.7 蠕变模型第40页
    3.8 拟合法确定蠕变参数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参数m的拟合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参数n的拟合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8.3 A值的确定第45页
    3.9 Drucker-Prager模型与Mohr-Coulomb模型参数之间的转换第45-47页
    3.10 本章小结第47-49页
4 填海区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分析第49-66页
    4.1 道路结构简化模型第49页
    4.2 基于D-P模型和扩展D-P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本假定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有限元模型概况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有限元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第51-53页
    4.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-6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5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软土工后沉降处理中的数值模拟第66-73页
    5.1 高聚物材料性质第66-68页
    5.2 高聚物注浆技术实施方法第68页
    5.3 高聚物注浆法在软土工后沉降处理时的机理分析第68页
    5.4 高聚物注浆法解决研究区域路面工后沉降的理论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5.5 高聚物注浆法处理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数值模拟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注浆材料最大膨胀力和注浆材料密度之间的关系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注浆量计算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高聚物注浆数值模拟第71-72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6 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 6.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4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凹陷二叠系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
下一篇:海洋电磁探测仪器主控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