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股票期权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3 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 论文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6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1.6.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6.2 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股票期权相关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1 股票期权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1.1 股票期权的概念 | 第19页 |
2.1.2 股票期权的实施要素 | 第19-20页 |
2.1.3 股票期权实施的影响因素 | 第20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2.1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双因素理论 | 第21页 |
2.2.3 马斯诺需求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4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实施现状分析 | 第23-33页 |
3.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概述 | 第23-24页 |
3.1.1 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数量分析 | 第23页 |
3.1.2 行业分析 | 第23页 |
3.1.3 股票期权授予比例、有效期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1.4 行权价格分析 | 第24页 |
3.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动因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2.1 吸引人才的需要 | 第24-25页 |
3.2.2 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| 第25页 |
3.2.3 降低代理成本的需要 | 第25页 |
3.2.4 完善公司治理的需要 | 第25-26页 |
3.2.5 顺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| 第26页 |
3.3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实施效应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3.1 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前后业绩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.2 不同行业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前后业绩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3 是否实施股票期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4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实施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4.1 公司的内部环境 | 第29-30页 |
3.4.2 公司的外部环境 | 第30-31页 |
3.4.3 股票期权实施方案 | 第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华策影视股票期权案例分析 | 第33-55页 |
4.1 华策影视公司概况 | 第33-34页 |
4.1.1 公司简介 | 第33页 |
4.1.2 公司股权结构 | 第33-34页 |
4.2 华策影视股票期权方案介绍 | 第34-37页 |
4.2.1 股票期权计划出台背景 | 第34-35页 |
4.2.2 股票期权方案简介 | 第35-37页 |
4.3 华策影视实施股票期权整体效应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3.1 实施前后业绩指标变化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3.2 实施股票期权前后成长性指标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3.3 实施股票期权前后营运指标分析 | 第39页 |
4.4 华策影视实施股票期权前后行业对比分析 | 第39-44页 |
4.5 华策影视股票期权激励实施过程分析 | 第44-50页 |
4.5.1 股票期权授予过程 | 第44-47页 |
4.5.2 股票期权行权过程 | 第47-49页 |
4.5.3 华策影视股票期权实施结束后续影响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6 华策影视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6.1 资本市场层面 | 第50-51页 |
4.6.2 期权激励方案设计层面 | 第51-52页 |
4.6.3 公司治理层面 | 第52-5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对策 | 第55-62页 |
5.1 资本市场层面 | 第55-57页 |
5.1.1 严格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| 第55-56页 |
5.1.2 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行为 | 第56页 |
5.1.3 规范“大小非”解禁和定向增发 | 第56-57页 |
5.2 期权激励方案设计层面 | 第57-58页 |
5.2.1 提高授予比例延长有效期 | 第57页 |
5.2.2 丰富考核指标提高行权条件 | 第57-58页 |
5.2.3 定期修正行权价格 | 第58页 |
5.2.4 对行权买入的股票设定禁售期 | 第58页 |
5.3 公司治理层面 | 第58-60页 |
5.3.1 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 | 第58-59页 |
5.3.2 加强中小股东对公司的管理 | 第59页 |
5.3.3 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 | 第59页 |
5.3.4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| 第59-60页 |
5.4 政策和法规层面 | 第60-62页 |
5.4.1 完善股票期权实施细则 | 第60页 |
5.4.2 提高股票期权实施门槛 | 第60页 |
5.4.3 加强对公司会计政策的监管 | 第60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