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23页 |
1.1 杂色山雀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2 鸟类婚外配发生原因假说 | 第14-20页 |
1.2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.2 发生婚外配的原因 | 第15-18页 |
1.2.3 “遗传相容性”假说 | 第18-20页 |
1.3 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简介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3-25页 |
2.1.1 样本采集 | 第23-24页 |
2.1.2 试剂和仪器 | 第24页 |
2.1.3 常用溶液配制 | 第24-2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2.1 杂色山雀全基因组的制备 | 第26页 |
2.2.1.1 全基因组提取 | 第26页 |
2.2.1.2 琼脂糖电泳检测 | 第26页 |
2.2.2 父权鉴定 | 第26-30页 |
2.2.2.1 微卫星引物选择及PCR扩增 | 第27-28页 |
2.2.2.2 基因分型 | 第28-29页 |
2.2.2.3 数据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2.2.4 亲子关系判定 | 第30页 |
2.2.3 统计分析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31-40页 |
3.1 基因组提取结果 | 第31页 |
3.2 父权鉴定结果 | 第31-35页 |
3.2.1 基因分型结果 | 第31-32页 |
3.2.2 7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| 第32-33页 |
3.2.3 父权鉴定 | 第33-35页 |
3.3 配偶间遗传相似性与婚外父权的关系的研究 | 第35-40页 |
3.3.1 关联度系数检验 | 第35-36页 |
3.3.2 配偶间的关联度与巢中婚外父权是否发生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3.3.3 子代杂合度 | 第37-39页 |
3.3.4 杂色山雀婚外与婚内子代体征指标比较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40-44页 |
4.1 父权鉴定 | 第40-41页 |
4.2 “遗传相容性”假说的验证 | 第41-44页 |
4.2.1 配偶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巢中婚外父权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4.2.2 有、无婚外配巢中子代杂合度 | 第42页 |
4.2.3 婚内与婚外子代的生存竞争力指标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