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1 课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| 第7页 |
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| 第7-9页 |
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陈烟桥木刻版画的创作背景 | 第10-14页 |
1.1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| 第10-11页 |
1.2 “新兴版画”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鲁迅对陈烟桥的影响 | 第14-23页 |
2.1 鲁迅的版画艺术思想 | 第14-17页 |
2.2 陈烟桥与鲁迅的版画交流活动 | 第17-20页 |
2.3 鲁迅对陈烟桥的影响在作品中的直接反映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陈烟桥木刻艺术风格和特征 | 第23-35页 |
3.1 早、中、晚三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| 第23-30页 |
3.1.1 早期的艺术风格 | 第23-25页 |
3.1.2 中期的艺术风格 | 第25-28页 |
3.1.3 晚期的艺术风格 | 第28-30页 |
3.2 陈烟桥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特征 | 第30-35页 |
3.2.1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| 第30-32页 |
3.2.2 内容与形式的转变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陈烟桥黑白木版画与同时代艺术家作品对比 | 第35-48页 |
4.1 陈烟桥作品与赖少其(解放区)作品对比 | 第35-38页 |
4.2 陈烟桥作品与李桦(国统区)作品对比 | 第38-41页 |
4.3 陈烟桥作品与与凯绥·珂勒惠支(德国)作品对比 | 第41-44页 |
4.4 陈烟桥作品与与维·法沃尔斯基(苏联)作品对比 | 第44-48页 |
第五章 陈烟桥木刻版画的艺术思想 | 第48-56页 |
5.1 人文主义的审美价值体系 | 第48-50页 |
5.2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取舍 | 第50-52页 |
5.3 陈烟桥所著《鲁迅与木刻》与日本学者所著之比较 | 第52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一: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1页 |
附录二:陈烟桥黑白木刻作品总览 | 第61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