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物种多样性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1.1 物种多样性定义 | 第11页 |
1.1.2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2 种群动态更新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1 种群更新定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种群更新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4 本文的科学问题、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4.1 科学问题的提出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4.3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古田山保护区介绍 | 第18页 |
2.2 5ha样地设置与调查 | 第18-19页 |
2.2.1 样地设置 | 第18-19页 |
2.2.2 样地调查 | 第19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3.1 重要值 | 第19-20页 |
2.3.2 物种多样性指数 | 第20页 |
2.3.3 物种补员及死亡 | 第20页 |
2.3.4 生活型及径级结构划分 | 第20-21页 |
2.3.5 空间分布格局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古田山5ha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 | 第22-29页 |
3.1 物种组成变化 | 第22-23页 |
3.2 重要值变化 | 第23-27页 |
3.3 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 | 第27页 |
3.4 小结与讨论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不同生长型优势物种动态更新 | 第29-52页 |
4.1 优势乔木物种动态分析 | 第29-36页 |
4.1.1 优势乔木物种多度、平均DBH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1.2 优势乔木物种死亡、补员变化 | 第30-31页 |
4.1.3 优势乔木物种径级结构变化 | 第31-32页 |
4.1.4 优势乔木物种死亡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2-34页 |
4.1.5 优势乔木物种补员个体空间格局 | 第34-36页 |
4.2 优势亚乔木物种动态分析 | 第36-43页 |
4.2.1 优势亚乔木物种多度、平均DBH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2.2 优势亚乔木物种死亡、补员变化 | 第37-38页 |
4.2.3 优势亚乔木物种径级结构变化 | 第38-39页 |
4.2.4 优势亚乔木物种死亡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9-41页 |
4.2.5 优势亚乔木物种补员个体空间格局 | 第41-43页 |
4.3 优势灌木物种动态分析 | 第43-50页 |
4.3.1 优势灌木物种多度、平均DBH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2 优势灌木物种死亡、补员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.3 优势灌木物种径级结构变化 | 第45-46页 |
4.3.4 优势灌木物种死亡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| 第46-48页 |
4.3.5 优势灌木或小乔木物种补员个体空间格局 | 第48-50页 |
4.4 小结与讨论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主要结论 | 第52-53页 |
5.1 群落物种组成变化 | 第52页 |
5.2 优势物种动态更新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附表 古田山5ha样地2007-2012年木本植物基本信息 | 第59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得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