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设计原理、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

“诗意空间”在当代地域建筑中的表达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5-24页
    1.1 缘起第15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社会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范围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6 研究框架第22-24页
第2章 “诗意空间”概述第24-46页
    2.1 建筑之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建筑的本质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建筑的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 2.2 诗学概念阐述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诗学的嬗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意象——意境——境界第26-29页
    2.3 “诗意空间”的相关理论第2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空间之觉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诗意、画意、建筑意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“诗意栖息”的哲学思想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“建筑即精神”——路易斯.Ⅰ·康的建筑之道第36-41页
    2.4 “诗意空间”的发展历程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传统“诗意空间”的发展历程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现代“诗意空间”的发展历程第43-45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5-46页
第3章 “诗意空间”的地域性第46-59页
    3.1 当代地域建筑概述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当代地域建筑定义与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当代地域建筑的发展第47-51页
    3.2 “诗意空间”地域性表现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地域场所的营建与再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空间的诗意表现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文化的影响力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信息化与技术化的地域表现第53-54页
    3.3 地域建筑“诗意空间”的美学意义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江山如画--自然美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冷月无声--情感美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逝者如斯--时空美第56-58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 当代地域建筑“诗意空间”的构成第59-65页
    4.1 当代地域建筑“诗意空间”的营造逻辑第59-60页
    4.2 当代地域建筑“诗意空间”的构成要素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意象—场所精神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意境—诗境空间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境界—精神势能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三者的关系第61-62页
    4.3 绝对精神的相关理论第62-63页
    4.4 “诗意空间”的实现过程第63-64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64-65页
第5章 当代地域建筑“诗意空间”的表达方法第65-110页
    5.1 意象—场所精神的建立第65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场所与建筑的联系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师法自然,创造和谐意象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灌注人文艺术,延续历史文脉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场所到空间第79页
    5.2 意境—诗境空间的营造第7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“诗境空间”的特质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宏观的空间诗境第81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微观的空间诗境第94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情与景第101-102页
    5.3 境界—精神势能的激发第102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昭示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惊叹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自然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简素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幽玄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脱俗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顿悟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8 静寂第109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09-110页
第6章 案例研究第110-119页
    6.1 上帝的语言——教堂的诗意空间第110-114页
    6.2 静谧与光明——孟加拉国议会大厦第114-115页
    6.3 永恒的纪念——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第115-117页
    6.4 安静的力量——李自健美术馆第117-119页
结论第119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23页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第123-124页
致谢第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库水位波动对三峡库区巴东组典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
下一篇:地域环境下的南岳步行街空间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