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病辨证加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12-20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12页 |
1.2 研究病例选择 | 第12-20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1 研究方案设计 | 第20页 |
2.2 技术路线图 | 第20-22页 |
2.3 研究用药 | 第22页 |
2.4 基础治疗与合并及禁用药规定 | 第22页 |
2.5 治疗方案 | 第22-23页 |
2.6 一般观测指标 | 第23页 |
2.7 安全指标 | 第23页 |
2.8 疗效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9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4页 |
2.10 药物的安全性分级 | 第24页 |
2.11 统计方法 | 第24页 |
3.结果 | 第24-30页 |
4.分析与讨论 | 第30-41页 |
4.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| 第30-32页 |
4.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 | 第32-33页 |
4.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| 第33-34页 |
4.4 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| 第34-38页 |
4.5 治疗方法 | 第38-39页 |
4.6 病证结合 | 第39-40页 |
4.7 药物选择与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疗效分析 | 第41-44页 |
5.1 血糖情况 | 第41页 |
5.2 多伦多评分(TCSS)改善 | 第41-42页 |
5.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VAS)分析 | 第42页 |
5.4 神经传导速度、动作电位波幅改善 | 第42页 |
5.5 中医症状改善 | 第42-43页 |
5.6 安全性分析 | 第43页 |
5.7 临床应用前景 | 第43-44页 |
6.结论 | 第44-45页 |
7.问题与展望 | 第45-46页 |
8.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9页 |
附录1 文献综述 | 第50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2 神经检查方法说明 | 第56-57页 |
附录3 视觉模拟评分法说明 | 第57-58页 |
附录4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