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虚假广告荐证人的界定 | 第15-19页 |
·虚假广告与广告荐证人的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虚假广告 | 第15-16页 |
·广告荐证人 | 第16-17页 |
·广告荐证人的特征 | 第17页 |
·广告荐证人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·专家荐证 | 第17页 |
·一般消费者荐证 | 第17-18页 |
·名人荐证 | 第18页 |
·机构荐证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虚假广告荐证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探讨 | 第19-25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学界争鸣 | 第19-20页 |
·否定论 | 第19页 |
·肯定论 | 第19-20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支持与路径 | 第20-25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学理论支持 | 第20-21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学理论支持 | 第21-22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| 第22-24页 |
·虚假广告荐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路径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| 第25-30页 |
·立法考察 | 第25-27页 |
·美国 | 第25-26页 |
·瑞典 | 第26页 |
·韩国 | 第26-27页 |
·日本 | 第27页 |
·台湾地区 | 第27页 |
·司法考察 | 第27-28页 |
·加维案 | 第27-28页 |
·原野事件 | 第28页 |
·比较研究的启示 | 第28-30页 |
第5章 我国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我国的立法现状 | 第30-31页 |
·广告法 | 第30页 |
·民法通则 | 第30页 |
·反不正当竞争法 | 第30-31页 |
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| 第31页 |
·食品安全法 | 第31页 |
·我国的司法现状 | 第31-32页 |
·我国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之规制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5页 |
·对主体的规定不足 | 第32页 |
·对义务和责任的规定缺失 | 第32-33页 |
·归责原则过于严厉 | 第33页 |
·赔偿责任不完善 | 第33-35页 |
第6章 我国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| 第35-43页 |
·确立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主体地位 | 第35-36页 |
·广告荐证人法律地位的理论学说 | 第35页 |
·广告荐证人是广告活动的主体 | 第35-36页 |
·明确广告荐证人的民事义务 | 第36-38页 |
·审查义务 | 第36-37页 |
·实际使用义务 | 第37页 |
·真实性义务 | 第37-38页 |
·明确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的过错推定归责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明确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| 第39-41页 |
·加害行为 | 第39-40页 |
·损害后果 | 第40页 |
·因果关系 | 第40页 |
·过错 | 第40-41页 |
·完善虚假广告荐证人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