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| 第16-1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7-23页 |
1 小麦和磷素的概述 | 第17页 |
2 植物根际促生菌 | 第17-20页 |
2.1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定义 | 第17页 |
2.2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2.3 植物根际解磷菌 | 第18-20页 |
3 植物磷转运蛋白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3.1 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4 植物生长素结合蛋白的研究 | 第21页 |
4.1 生长素结合蛋白的作用机理 | 第21页 |
5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互作 | 第21-23页 |
5.1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| 第22页 |
5.2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| 第22页 |
5.3 根际微生物与作物种植模式 | 第22-23页 |
1 引言 | 第23-25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5-35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5-28页 |
2.1.1 试验菌株 | 第25页 |
2.1.2 试验材料 | 第25页 |
2.1.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| 第25-26页 |
2.1.4 主要试剂 | 第26-27页 |
2.1.5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27-28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8-35页 |
2.2.1 27 株亲和性解磷菌株对3种难溶性磷的解磷能力研究 | 第28页 |
2.2.2 5 株亲和性解磷菌株对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动态解磷能力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2.3 解磷菌株分泌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2.4 解磷菌株分泌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2.5 解磷菌株对小麦根部TaPT4、TaAB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2.2.6 解磷细菌对小麦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2.7 盆栽试验中解磷细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61页 |
3.1 27 株解磷细菌对3种难溶性磷的解磷能力的研究 | 第35-36页 |
3.2 5 株解磷菌株对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动态解磷能力 | 第36-39页 |
3.2.1 解磷菌株对难溶性无机磷Ca3(PO4)2的动态解磷能力 | 第36-38页 |
3.2.2 解磷菌株对难溶性有机磷植酸钙的动态解磷能力 | 第38-39页 |
3.3 解磷菌株解无机磷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| 第39-42页 |
3.3.1 标准有机酸回归方程 | 第39-41页 |
3.3.2 解磷菌株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 | 第41-42页 |
3.4 解磷菌株解有机磷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| 第42-44页 |
3.4.1 磷酸酶标准曲线 | 第42-43页 |
3.4.2 植酸钙培养基中解磷细菌分泌磷酸酶含量 | 第43-44页 |
3.5 解磷菌株解磷促生分子机理初探 | 第44-50页 |
3.5.1 RNA完整性检测 | 第44-45页 |
3.5.2 引物特异性检测 | 第45-46页 |
3.5.3 解磷菌株对小麦磷转运蛋白TaPT4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 | 第46-48页 |
3.5.4 解磷菌株对小麦生长素结合蛋白TaABP1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 | 第48-50页 |
3.6 解磷菌株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| 第50-56页 |
3.7 解磷菌株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3.8 盆栽试验中解磷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4 讨论 | 第61-64页 |
4.1 解磷菌株的解磷能力 | 第61页 |
4.2 解磷细菌的解磷生理生化机理 | 第61-62页 |
4.2.1 解磷细菌解难溶态无机磷的机理 | 第61-62页 |
4.2.2 解磷细菌解难溶态有机磷的机理 | 第62页 |
4.3 解磷菌株解磷促生分子机理初探 | 第62-63页 |
4.4 解磷细菌对小麦根系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63页 |
4.5 解磷细菌对盆栽小麦生长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5 结论 | 第64-66页 |
5.1 五株试验菌株的筛选及其动态解磷能力 | 第64页 |
5.2 解磷菌株解磷生理生化机理 | 第64页 |
5.3 解磷菌株解磷促生分子机理初探 | 第64页 |
5.4 解磷细菌对小麦根系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5 解磷细菌对盆栽小麦生长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
一、个人基本情况 | 第72页 |
二、教育及工作经历 | 第72页 |
三、攻读本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