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--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--聚氯乙烯及塑料论文

电石法氯乙烯深度脱水干燥技术的开发
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符号说明第13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4页
    1.1 氯乙烯单体脱水的重要性及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氯乙烯单体脱水的重要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氯乙烯单体脱水的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2 工业常用的氯乙烯脱水方法及效果介绍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分离器除水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聚结器除水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精馏分离除水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固碱干燥剂脱水第20-21页
    1.3 氯乙烯单体脱水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及工业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1.4 国外在氯乙烯单体脱水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第22-24页
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 2.1 目前氯碱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第24页
    2.2 现有脱水技术的对比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2.3 实验研究方法第26-28页
第三章 吸附剂及其脱水性能研究第28-34页
    3.1 固体吸附剂性能测试方法第28页
    3.2 实验装置的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础实验条件的选择第29-30页
    3.3 固体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测定第30-32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2-34页
第四章 改性分子筛的脱水性能研究第34-62页
    4.1 分子筛的特点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分子筛简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分子筛特点第35-36页
    4.2 用于氯乙烯脱水分子筛改性的必要性第36页
    4.3 分子筛改性的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分子筛改性原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分子筛改性方向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VCM改性分子筛的性能指标第39页
    4.4 改性分子筛的实验研究第3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验依据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流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1-55页
    4.5 吸附模型的研究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侧线“VCM- GZSY-I”小试装置的升级改造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压力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第58-6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五章 分子筛脱水中试装置的工程设计第62-84页
    5.1 分子筛脱水中试装置的运行条件第62-63页
    5.2 中试装置工艺流程的设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工艺流程设计依据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本装置工艺流程设计的特点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氯乙烯单体脱水装置的工艺设计思想第65-67页
    5.3 分子筛脱水中试装置设备设计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氯乙烯混合气体含水总量计算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单台吸附器分子筛填装总质量的计算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吸附器设备尺寸的设计计算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再生气体除雾器设备尺寸的设计计算: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换热设备的设计计算第71页
    5.4 分子筛脱水中试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第71-72页
    5.5 中试装置仪表调节阀门、流量等设计第72-73页
    5.6 中试装置的工程设计第73-77页
    5.7 中试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设计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时序控制设计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生产控制程序辅助程序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安全连锁设计第79页
    5.8 装置运行情况分析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中试装置工艺规程描述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中试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分析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实际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81-84页
第六章 结论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4-95页
附录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丁辛醇残液回收工艺研究与设计
下一篇:异丙苯法制苯酚丙酮氧化工段的动态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