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论 | 第8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一、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有效控制原则概述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有效控制原则的历史渊源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有效控制原则的构成要件 | 第16-18页 |
一、控制的意图 | 第16-17页 |
二、控制的行为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与相关国际法概念 | 第18-20页 |
一、有效控制和有效占领 | 第18页 |
二、有效控制和时效原则 | 第18-19页 |
三、有效控制和时际法 | 第19-20页 |
第四节 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的效力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的发展脉络 | 第21-28页 |
第一节 有效控制原则的提出与初步适用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有效控制原则构成要件基本定形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重视实际控制因素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有效控制原则对适用前提的嬗变 | 第24-25页 |
第五节 有效控制原则证据规则晚近发展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的限制 | 第28-35页 |
第一节 适用前提限制——难以确定争议领土的合法所有者 | 第28-30页 |
一、基于先占取得领土主权 | 第28-29页 |
二、基于国际条约或协定取得领土主权 | 第29-30页 |
三、基于殖民地继承的保持占有取得领土主权 | 第30页 |
第二节 使用规则的限制——通过明确关键日期产生限制作用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其他重要限制——禁止反言与排除非法占领的要求 | 第32-35页 |
一、禁止反言 | 第32-33页 |
二、排除非法占领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从有效控制原则看中日钓鱼岛争端 | 第35-43页 |
第一节 日本对钓鱼岛享有“主权”的主张 | 第35-38页 |
一、日本认为先占取得钓鱼岛的主权 | 第35-36页 |
二、日本认为通过美日之间的协定取得钓鱼岛主权 | 第36-37页 |
三、日本认为通过实施有效控制而时效取得钓鱼岛主权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中日钓鱼岛争端不适用有效控制原则 | 第38-41页 |
一、中国对钓鱼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| 第38-39页 |
二、日本主张的“有效控制”不符合有效控制的构成要件 | 第39-40页 |
三、日本非法占领钓鱼岛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即使适用有效控制原则钓鱼岛也属于中国 | 第41-43页 |
一、争端中钓鱼岛在关键日期属于中国 | 第41-42页 |
二、中国从未主动放弃对钓鱼岛的主权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