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同未经行政审批的法律后果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9-1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4页 |
第一章 合同行政审批的立法观察 | 第14-24页 |
第一节 行政审批程序的存在基础 | 第14-19页 |
一、公法行为对民事合同的干预 | 第14-15页 |
二、增加行政审批程序的原因 | 第15-17页 |
三、行政审批对象分析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法律法规梳理 | 第19-24页 |
一、《合同法》第44条第2款的分析 | 第19-21页 |
二、司法解释的补充 | 第21-22页 |
三、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未经行政审批时合同的效力状态 | 第24-34页 |
第一节 学理与实践观点考察 | 第24-28页 |
一、学说梳理 | 第24-27页 |
二、司法实践疑点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合同“未生效”的辨析 | 第28-34页 |
一、何谓合同“未生效” | 第28-30页 |
二、合同未生效与合同效力待定的区别 | 第30-31页 |
三、合同未生效与合同无效的辨析 | 第31-32页 |
四、合同“未生效”时的效力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未经行政审批时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与责任 | 第34-44页 |
第一节 当事人的报批义务 | 第34-38页 |
一、报批义务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| 第34-37页 |
二、报批义务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报批义务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| 第38-44页 |
一、违反报批义务的责任性质 | 第38-40页 |
二、违反报批义务时的救济方式 | 第40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