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1.2.1 国外预制混凝土建筑发展状况 | 第18-19页 |
1.2.2 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 | 第19-20页 |
1.3 装配式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1.3.1 装配式结构节点类型 | 第20-22页 |
1.3.2 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| 第22-24页 |
1.4 钢骨混凝土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| 第24-26页 |
1.4.1 钢骨混凝土优缺点 | 第24-25页 |
1.4.2 钢骨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| 第25-26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ABAQUS有限元研究方法 | 第28-35页 |
2.1 有限元法概述 | 第28-30页 |
2.1.1 ABAQUS简介 | 第29-30页 |
2.1.2 节点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30页 |
2.2 各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30-34页 |
2.2.1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2.2 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32-33页 |
2.2.3 钢筋、钢材及螺栓本构模型 | 第33-3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节点设计及有限元建模 | 第35-46页 |
3.1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节点设计 | 第35-40页 |
3.1.1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节点设计思路 | 第35-37页 |
3.1.2 设计尺寸及配筋 | 第37-40页 |
3.2 有限元模型 | 第40-45页 |
3.2.1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| 第40-41页 |
3.2.2 接触关系 | 第41页 |
3.2.3 边界条件和荷载 | 第41-43页 |
3.2.4 材料参数 | 第43-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| 第46-73页 |
4.1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| 第46-62页 |
4.1.1 节点应力变化及破坏形态 | 第46-55页 |
4.1.2 荷载-位移滞回曲线 | 第55-56页 |
4.1.3 骨架曲线 | 第56-57页 |
4.1.4 延性系数及耗能 | 第57-60页 |
4.1.5 强度退化及刚度退化 | 第60-62页 |
4.2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| 第62-71页 |
4.2.1 节点应力变化及破坏形态 | 第62-67页 |
4.2.2 荷载-位移滞回曲线 | 第67-69页 |
4.2.3 骨架曲线 | 第69页 |
4.2.4 延性系数及耗能 | 第69-70页 |
4.2.5 强度退化及刚度退化 | 第70-7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钢骨接头钢筋混凝土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因素 | 第73-89页 |
5.1 引言 | 第73页 |
5.2 轴压比 | 第73-78页 |
5.2.1 节点应力变化及破坏形式 | 第73-76页 |
5.2.2 不同轴压比节点抗震性能对比 | 第76-78页 |
5.3 梁端钢骨长度 | 第78-83页 |
5.3.1 节点应力变化及破坏形式 | 第79-81页 |
5.3.2 不同钢骨长度节点抗震性能对比 | 第81-83页 |
5.4 梁内钢筋混凝土段长度 | 第83-88页 |
5.4.1 节点应力变化及破坏形式 | 第83-86页 |
5.4.2 不同钢筋混凝土段长度节点抗震性能对比 | 第86-8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89-91页 |
6.1 结论 | 第89页 |
6.2 展望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