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我国农业保险的供需困局 | 第20-30页 |
·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农业保险市场特征及对其数理基础的动摇 | 第21-23页 |
·“风险”自然属性与农业保险险位“数”的矛盾 | 第21-22页 |
·搭便车现象与保险数理基础的动摇 | 第22-23页 |
·需求突破抑或供给创新 | 第23-30页 |
·“扩面”能否破解农险困局 | 第23-27页 |
·供给是否有创新空间?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创新 | 第30-40页 |
·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 | 第30-32页 |
·逆向选择 | 第30-31页 |
·道德风险 | 第31-32页 |
·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| 第32-34页 |
·逆向选择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道德风险问题 | 第33-34页 |
·信息不对称下的农险“三高一低”与商业性农业保险 | 第34-36页 |
·农险供给主体创新与信息成本 | 第36-40页 |
·农险供给创新要有利于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| 第36-38页 |
·农险供给创新要有利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相互制保险、“银保合作”中的农险供给主体创新 | 第40-50页 |
·相互制保险与农险供给创新 | 第40-46页 |
·相互制保险组织结构明晰 | 第40-41页 |
·相互制保险有利于控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 | 第41-43页 |
·相互制保险能够有效降低保费 | 第43-46页 |
·“银保合作”与农险供给创新 | 第46-50页 |
·“银保合作”有利于金融信息共享 | 第47页 |
·“银保合作”有利于提高农业保险信息利用率 | 第47-50页 |
第五章 我国相互制保险与“银保合作”实践 | 第50-54页 |
·我国相互制农业保险的实践 | 第50页 |
·我国“银保合作”的实践 | 第50-54页 |
·“银保合作”应成为农业保险销售的主渠道 | 第51-52页 |
·我国“银保合作”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