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硅酸盐工业论文--陶瓷工业论文--生产过程与设备论文

改性粉煤灰除磷效果及其免烧结陶粒制备工艺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 1.1 粉煤灰及其研究进展第10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粉煤灰概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粉煤灰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粉煤灰的造粒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1.2 降雨径流污染处理设施—植生滞留槽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雨水径流中的磷污染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生滞留槽及其基质概述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粉煤灰用作植生滞留槽基质研究进展第21-23页
    1.3 课题的研究意义、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路线第24-26页
第二章 粉煤灰改性实验第26-47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实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材料及药品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模拟降雨径流的配制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改性粉煤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静态吸附实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磷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响应面法优化粉煤灰的改性条件第36-40页
    2.4 改性粉煤灰的物相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粉煤灰的XRD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粉煤灰的SEM和EDS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三章 粉煤灰造粒实验第47-61页
    3.1 主要实验仪器及原料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实验仪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实验原料第47-49页
    3.2 陶粒制备工艺、步骤及设备第49-50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正交实验第55-56页
    3.4 粉煤灰陶粒的理化性能测试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测试指标及方法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测试结果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 植生滞留槽装置除磷实验小试第61-65页
    4.1 模拟装置与实验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拟装置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装置除磷实验方法第62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出水体积时间变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TP去除率与沿程变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TP衰减动力学第63-64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6-68页
致谢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效环保低成本萘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
下一篇: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: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的缩醛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