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6-8页 |
1.2 基于能量方法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3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基于能量方法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| 第12-25页 |
2.1 RC框架结构能量抗震设计方法 | 第12-24页 |
2.2 RC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方法抗震设计流程 | 第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RC框架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法 | 第25-37页 |
3.1 增量动力分析法基本原理与步骤 | 第25页 |
3.2 地震动的选取 | 第25-26页 |
3.3 地震动强度指标和结构损伤指标的确定 | 第26-27页 |
3.4 性能水平确定与极限状态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3.5 算例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7 IDA曲线绘制及参数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8 结构概率需求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37-52页 |
4.1 地震易损性分析基本原理 | 第37-38页 |
4.3 RC框架结构地震概率需求模型 | 第38-41页 |
4.4 能量方法设计结构抗倒塌能力储备系数 | 第41-42页 |
4.5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能量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6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RC框架结构非线性时程反应 | 第46-5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2-53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