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重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| 第8-9页 |
1 前言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任务 | 第9-10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6-21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6-17页 |
2.1.1 实验被试 | 第16页 |
2.1.2 主要仪器 | 第16-17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2.2.1 研究框架图 | 第17页 |
2.2.2 运动疲劳方案 | 第17页 |
2.2.3 Flanker刺激程序 | 第17-18页 |
2.2.4 ERP实验的基本流程 | 第18页 |
2.2.5 脑电记录 | 第18-19页 |
2.2.6 采用Scan4.5软件对原始脑电数据离线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.7 心境状态测定 | 第20页 |
2.2.8 心率指标的测量 | 第20页 |
2.2.9 血乳酸指标的测定 | 第20页 |
2.2.10 RPE(主观疲劳问卷)指标的测定 | 第20页 |
2.2.11 统计方法 | 第20-21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21-28页 |
3.1 运动前后行为学数据比较 | 第21页 |
3.1.1 反应时 | 第21页 |
3.1.2 正确率 | 第21页 |
3.2 flanker任务下力竭运动前后ERPs波形对比 | 第21-25页 |
3.2.1 运动前后重点电极的波形变化图 | 第22-23页 |
3.2.2 运动前后执行Flanker任务时大脑激活情况对比 | 第23-25页 |
3.3 P300成分 | 第25-26页 |
3.3.1 P300波幅变化 | 第25页 |
3.3.2 P300潜伏期变化 | 第25-26页 |
3.4 力竭运动对脉搏、血乳酸、RPE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3.5 POMS心境状态运动前后变化 | 第28页 |
4 分析与讨论 | 第28-32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附件1 | 第38-39页 |
附件2 | 第39-40页 |
附件3 | 第40-41页 |
附件4 | 第41-43页 |
附件5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