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9-14页 |
0.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0.2 水淹层测井解释研究进展 | 第9-12页 |
0.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4页 |
0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0.3.2 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 | 第14-25页 |
1.1 测井曲线预处理与标准化处理原则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1.1 测井资料整理与质量分析 | 第14页 |
1.1.2 采样率归一化 | 第14页 |
1.1.3 测井曲线名称及单位统一 | 第14-15页 |
1.2 标准层的选取与确立 | 第15-19页 |
1.2.1 选择标准井 | 第15页 |
1.2.2 选择标准层 | 第15页 |
1.2.3 标准层标准值的确定及检验 | 第15-18页 |
1.2.4 确定待处理井标准层的标准值 | 第18-19页 |
1.3 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 | 第19-25页 |
1.3.1 直方图法校正因子确定及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 | 第19-23页 |
1.3.2 三孔隙度交会图法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| 第25-41页 |
2.1 典型水淹层的确定 | 第25-29页 |
2.2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| 第29-39页 |
2.2.1 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29-34页 |
2.2.2 自然电位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2.2.3 自然伽马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35-36页 |
2.2.4 声波时差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36-37页 |
2.2.5 补偿中子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2.2.6 地层密度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2.3 水淹层敏感测井响应优选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水淹层测井定性识别方法 | 第41-54页 |
3.1 水淹层、油层与水层判别方法 | 第41-46页 |
3.1.1 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 | 第41-43页 |
3.1.2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淹层识别方法 | 第43-46页 |
3.1.3 水淹层判别方法优选 | 第46页 |
3.2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水淹级别定性判别方法 | 第46-53页 |
3.2.1 砂岩厚度划分 | 第46-49页 |
3.2.2 基本解释单元划分 | 第49-50页 |
3.2.3 状态空间解释模型 | 第50-53页 |
3.3 水淹层综合解释方法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 | 第54-64页 |
4.1 A断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效果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1.1 A-19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54-55页 |
4.1.2 A-37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55页 |
4.1.3 A-3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55-57页 |
4.2 B断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效果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2.1 B-21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57-58页 |
4.2.2 B-5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58-60页 |
4.3 C断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效果分析 | 第60-64页 |
4.3.1 C-4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60-62页 |
4.3.2 C-12井水淹层测井解释实例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