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城区当代公共建筑特征初探--基于SD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及缘起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目的与范围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研究理论与定义 | 第11-13页 |
·思路与创新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角度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框架(技术路线) | 第15-17页 |
2 大连地域背景及相关理论实践分析 | 第17-41页 |
·大连自然地理背景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大连地貌特征 | 第17页 |
·大连气候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大连文化特征 | 第18页 |
·异域浪漫文化介入 | 第18页 |
·突变下的开放与兼容 | 第18页 |
·大连城市建筑的特点及发展 | 第18-26页 |
·沙俄殖民期间的大连 | 第19-20页 |
·日本殖民期间的大连 | 第20-24页 |
·解放后的大连建设 | 第24页 |
·大连历史建筑 | 第24页 |
·转型中的困惑 | 第24-26页 |
·国外相关理论发展及建筑实践 | 第26-35页 |
·国外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发展 | 第26-29页 |
·国外批判性地域建筑的实践 | 第29-35页 |
·国内批判性地域相关理论及实践 | 第35-39页 |
·国内批判性地域研究概述 | 第35-36页 |
·中国当代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概述 | 第36-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3 大连建筑案例选取及评价统计 | 第41-53页 |
·预备调查 | 第43-46页 |
·中期调研 | 第46-48页 |
·基于SD法调研及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调查项目的制定 | 第49页 |
·设定评价尺度 | 第49-50页 |
·调研对象的选择 | 第50页 |
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| 第50-5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4 大连城区公共建筑案例研究 | 第53-75页 |
·中山广场人民文化俱乐部 | 第53-57页 |
·调查整理 | 第53-54页 |
·人民文化俱乐部调研资料 | 第54-55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55页 |
·贝聿铭卢浮宫设计始末思考 | 第55-57页 |
·希望大厦 | 第57-60页 |
·调研整理 | 第57页 |
·希望大厦背景资料介绍 | 第57-58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58页 |
·借鉴思考青岛近代建筑双原型发展模式之建构 | 第58-60页 |
·星海城堡 | 第60-63页 |
·调研整理 | 第60页 |
·星海城堡背景资料 | 第60-61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南山日本风情街 | 第63-66页 |
·调研整理 | 第63页 |
·南山日本风情街背景 | 第63-64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64页 |
·北京城记 | 第64-66页 |
·东软信息学院教学楼 | 第66-69页 |
·调研整理 | 第66页 |
·东软信息学院教学楼背景资料 | 第66-67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社会认知度的存在 | 第68-69页 |
·大连软件园9#办公楼 | 第69-72页 |
·调研整理 | 第69页 |
·建筑背景 | 第69-71页 |
·调研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流派纷争的面具 | 第7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2-75页 |
5 大连当代公共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| 第75-88页 |
·对既有人文历史地域的衍生转换 | 第75-83页 |
·类型学中的方法论 | 第76-80页 |
·复杂与抽象陌生化 | 第80-81页 |
·旧建筑改造再利用 | 第81-83页 |
·对自然地域环境的解读 | 第83-86页 |
·对大连城市特有路网空间及景观视线的"礼让"处理 | 第83-85页 |
·对建筑的景观性处理——材料 | 第85-8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6 结语 | 第88-89页 |
附录A:表格来源 | 第89页 |
附录B:图片来源 | 第89-92页 |
附录C:参考文献 | 第92-95页 |
附录D:相关调研问卷及数据统计表 | 第95-9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8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