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论文主要创新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1.1 锂离子电池概述 | 第11-19页 |
1.1.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1.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组成 | 第13页 |
1.1.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13-19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| 第19-20页 |
1.3 Li2FeSiO4正极材料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3.1 Li_2FeSiO_4的结构特性 | 第20页 |
1.3.2 Li_2FeSiO_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机理 | 第20-21页 |
1.3.3 Li_2FeSiO_4正极材料制备和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1.4 纳米结构材料 | 第22-25页 |
1.4.1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 | 第23页 |
1.4.2 纳米孔材料 | 第23页 |
1.4.3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1.4.4 纳米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表征方法 | 第26-31页 |
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| 第26页 |
2.2 材料制备原理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2.1 实验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2.2 溶胶-凝胶法和胶晶模板法简介 | 第27页 |
2.2.3 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 | 第28页 |
2.3.1 X射线粉末衍射 | 第28页 |
2.3.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| 第28页 |
2.3.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| 第28页 |
2.4 电池组装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8-31页 |
2.4.1 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组装 | 第28-29页 |
2.4.2 充放电测试 | 第29-30页 |
2.4.3 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和测试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Li_2FeSiO_4/C纳米纤维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31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实验原理 | 第31页 |
3.3 实验过程 | 第31-32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2页 |
3.4.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.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.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.4 Li_2FeSiO_4/C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机理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5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37-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大孔Li_2FeSiO_4/C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| 第43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胶晶模板的制备 | 第43-45页 |
4.2.1 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 | 第43-44页 |
4.2.2 聚苯乙烯胶晶模板的组装 | 第44-45页 |
4.3 实验原理 | 第45页 |
4.4 大孔Li_2FeSiO_4/C材料的制备工艺 | 第45-46页 |
4.5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5页 |
4.5.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5.2 大孔Li_2FeSiO_4/C材料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5.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5.4 三维大孔结构的调控原理 | 第50页 |
4.5.5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6 烧结温度对Li_2FeSiO_4/C大孔材料的影响 | 第55-60页 |
4.6.1 不同烧结温度时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| 第55-60页 |
4.6.2 不同烧结温度时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6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