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4页 |
1.4.1 论文的创新 | 第14页 |
1.4.2 论文的不足 | 第14页 |
1.5 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| 第14-17页 |
1.5.1 文化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1.5.2 文化自信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2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 | 第17-30页 |
2.1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| 第17-20页 |
2.1.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| 第17-19页 |
2.1.2 列宁的文化思想 | 第19-20页 |
2.2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 | 第20-22页 |
2.2.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| 第20-21页 |
2.2.2 湖湘文化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3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| 第22-28页 |
2.3.1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境况 | 第23页 |
2.3.2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| 第23-25页 |
2.3.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| 第25-27页 |
2.3.4 近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 | 第27-28页 |
2.4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基本脉络 | 第28-30页 |
3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容、实质和特点 | 第30-45页 |
3.1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容 | 第30-34页 |
3.1.1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| 第30-31页 |
3.1.2 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 | 第31-33页 |
3.1.3 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| 第33-34页 |
3.2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实质 | 第34-41页 |
3.2.1 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自信 | 第34-37页 |
3.2.2 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自信 | 第37-39页 |
3.2.3 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自信 | 第39-41页 |
3.3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特点 | 第41-45页 |
3.3.1 时代性 | 第41-42页 |
3.3.2 人民性 | 第42-43页 |
3.3.3 民族性 | 第43页 |
3.3.4 辩证性 | 第43-45页 |
4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的历史作用 | 第45-49页 |
4.1 为中国共产党树立文化自信开启思想源头 | 第45-46页 |
4.2 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| 第46-47页 |
4.3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| 第47-49页 |
5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当代价值 | 第49-54页 |
5.1 肯定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| 第49页 |
5.2 推进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 | 第49-50页 |
5.3 引导建构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| 第50-51页 |
5.4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| 第51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