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钢-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| 第9-10页 |
1.1.1 钢-混凝土组合结构概述 | 第9页 |
1.1.2 各类组合结构特点 | 第9-10页 |
1.1.3 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工程应用 | 第10页 |
1.2 型钢混凝土暗梁的研究意义与背景 | 第10-15页 |
1.2.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| 第10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| 第14-15页 |
1.3 型钢混凝土暗梁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 | 第15-18页 |
1.3.1 型钢混凝土暗梁的工程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2 采用蜂窝钢的型钢混凝土暗梁 | 第16-18页 |
1.4 本文构想 | 第18-19页 |
1.4.1 新型组合暗梁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| 第18页 |
1.4.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| 第18-19页 |
2 型钢混凝土暗梁的试验设计 | 第19-25页 |
2.1 试件概述 | 第19-22页 |
2.1.1 试件设计 | 第19-20页 |
2.1.2 试件的加工和制作 | 第20-21页 |
2.1.3 材料性能 | 第21-22页 |
2.2 试验方案 | 第22-25页 |
2.2.1 加载制度 | 第22-23页 |
2.2.2 加载方案 | 第23-24页 |
2.2.3 测点布置 | 第24-25页 |
3 试验过程及现象 | 第25-41页 |
3.1 试件SRC-1 承载能力及其破坏形态 | 第25-27页 |
3.1.1 试件SRC-1 的试验现象 | 第25页 |
3.1.2 试件SRC-1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25-26页 |
3.1.3 试件SRC-1 的挠度发展 | 第26-27页 |
3.2 试件SRC-2 承载能力及破坏形态 | 第27-28页 |
3.2.1 试件SRC-2 的试验现象 | 第27页 |
3.2.2 试件SRC-2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27-28页 |
3.2.3 试件SRC-2 的挠度发展 | 第28页 |
3.3 试件SRC-3 承载能力及破坏形态 | 第28-30页 |
3.3.1 试件SRC-3 的试验现象 | 第28页 |
3.3.2 试件SRC-3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28-29页 |
3.3.3 试件SRC-3 的挠度发展 | 第29-30页 |
3.4 试件SRC-4 承载能力及破坏形态 | 第30-31页 |
3.4.1 试件SRC-4 的试验现象 | 第30页 |
3.4.2 试件SRC-4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30-31页 |
3.4.3 试件SRC-4 的挠度发展 | 第31页 |
3.5 试件SRC-5 承载能力及破坏形态 | 第31-33页 |
3.5.1 试件SRC-5 的试验现象 | 第31-32页 |
3.5.2 试件SRC-5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32页 |
3.5.3 试件SRC-5 的挠度发展 | 第32-33页 |
3.6 试件SRC-6 承载能力及破坏形态 | 第33-35页 |
3.6.1 试件SRC-6 的试验现象 | 第33页 |
3.6.2 试件SRC-6 的裂缝发展分布 | 第33-34页 |
3.6.3 试件SRC-6 的挠度发展 | 第34-35页 |
3.7 总结 | 第35-41页 |
3.7.1 跨中竖向截面应变图 | 第35-37页 |
3.7.2 试件挠度变化图 | 第37-39页 |
3.7.3 试件荷载-位移曲线总览 | 第39-41页 |
4 试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| 第41-49页 |
4.1 抗弯承载力与刚度的对比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1.1 板厚作为变量时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1.2 型钢高度改变对承载力的影响 | 第43页 |
4.1.3 蜂窝钢与实腹钢的对比 | 第43-44页 |
4.2 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| 第44-49页 |
4.2.1 型钢混凝土的几种计算理论 | 第44-45页 |
4.2.2 理论值的计算 | 第45-47页 |
4.2.3 试件延性的对比分析 | 第47-49页 |
5 型钢混凝土暗梁计算理论研究 | 第49-61页 |
5.1 型钢混凝土暗梁的刚度计算 | 第49-54页 |
5.1.1 分项计算法 | 第49-52页 |
5.1.2 曲率分析法 | 第52-53页 |
5.1.3 刚度计算的总结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2 正载面承载力计算 | 第54-57页 |
5.2.1 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》中的正截面计算 | 第54-55页 |
5.2.2 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》中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| 第55-57页 |
5.2.3 型钢混凝土暗梁的计算思路探讨 | 第57页 |
5.3 不同型钢形式的对比计算 | 第57-61页 |
5.3.1 倒T型钢混凝土暗梁分析计算 | 第57-59页 |
5.3.2 方钢管型钢混凝土暗梁分析计算 | 第59-6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6.1 总结 | 第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9-71页 |
附录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