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导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背景概述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、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基本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4 创新与难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难点第15页
    1.5 T市L镇的典型性分析第15-16页
2 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理论分析第16-22页
    2.1 地方治理的基本概念第16页
    2.2 地方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治理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“多中心”治理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嵌入式自治第18-19页
    2.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产生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演变历程第20-22页
3 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作用第22-26页
    3.1 对国家权力的贯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增强村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的有效实施第22-23页
    3.2 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治理的推动作用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25-26页
4 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方式及存在问题第26-39页
    4.1 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方式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政府通过大学生村官对地方治理的直接嵌入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在乡镇政府工作中实现对地方治理的推动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在行政村直接参与地方治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对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治理的评价第34-35页
    4.2 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制约因素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个人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失衡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形式主义虚设现象严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与传统村干部的矛盾冲突第38-39页
5 优化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对策措施第39-43页
    5.1 国家层面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,使其有位可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管第40-41页
    5.2 地方层面第41-42页
    5.3 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第42-43页
6 结语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县级政府行政成本研究--以浙江省A市为例
下一篇: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