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33页 |
1.1 2-取代乙酰苯胺类化合物在分子内环合生成苯并噻唑、苯并咪唑 | 第11-19页 |
1.1.1 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 | 第11-17页 |
1.1.2 非金属催化剂或非金属试剂催化 | 第17-19页 |
1.1.3 小结 | 第19页 |
1.2 邻氨基苯硫酚/苯胺和羧酸或醛生成苯并噻唑、苯并咪唑 | 第19-26页 |
1.2.1 邻氨基苯硫酚/苯胺和羧酸 | 第20-22页 |
1.2.2 邻氨基苯硫酚/苯胺和醛 | 第22-25页 |
1.2.3 小结 | 第25-26页 |
1.3 邻氨基苯硫酚/苯胺和β-酮腈、β-酮酯、β-双酮生成苯并噻唑、苯并咪唑 | 第26-29页 |
1.4 其他的合成方法 | 第29-31页 |
1.5 总结 | 第31-32页 |
1.6 本文研究思路 | 第32-33页 |
2 质子酸催化苯并噻唑和苯并咪唑的合成 | 第33-50页 |
2.1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33-35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33-34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34-35页 |
2.2 质子酸催化苯并噻唑和苯并咪唑合成的一般过程 | 第3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6页 |
2.3.1 不同质子酸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.2 溶剂对于反应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2.3.3 反应温度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2.3.4 质子酸催化剂的量的优化 | 第39-40页 |
2.3.5 不同反应时间反应的进行程度 | 第40页 |
2.3.6 底物范围的考察 | 第40-45页 |
2.3.7 质子酸催化苯并噻唑和苯并咪唑的合成的反应机理 | 第45-46页 |
2.4 邻氨基苯硫酚/苯酚和苯甲腈合成目标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| 第46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附录A 部分代表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| 第57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