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3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2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3-15页 |
2.1.1 实验对象 | 第13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13-14页 |
2.1.3 实验器械 | 第14页 |
2.1.4 实验试剂 | 第14-15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2.1 试剂的配制 | 第15页 |
2.2.2 实验分组 | 第15-16页 |
2.2.3 标本制作 | 第16页 |
2.2.4 下颌骨形态学测量 | 第16-17页 |
2.2.5 髁突组织学检测 | 第17-19页 |
2.3 统计学处理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20-28页 |
3.1 动物生活状况观察结果 | 第20页 |
3.2 大鼠下颌骨形态学测量结果 | 第20-22页 |
3.3 大鼠髁突组织学检测结果(HE染色结果) | 第22-24页 |
3.4 大鼠髁突组织学检测结果(免疫组化结果) | 第24-26页 |
3.5 IGF-1 因子半定量检测结果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28-38页 |
4.1 减弱咬肌力的方法 | 第28页 |
4.2 减弱咬肌力的方法 | 第28-33页 |
4.2.1 咬肌神经切除术 | 第28-29页 |
4.2.2 A型肉毒杆菌诱导咬肌萎缩 | 第29-31页 |
4.2.3 糖皮质激素诱导咬肌萎缩 | 第31-33页 |
4.3 力与下颌角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4.4 IGF-1 信号蛋白在髁突及下颌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| 第34-38页 |
4.4.1 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其凋亡 | 第35-36页 |
4.4.2 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结论、实验不足与展望 | 第38-39页 |
5.1 结论 | 第38页 |
5.2 展望与实验不足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4-45页 |
综述 | 第45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病例分析一 | 第51-57页 |
病例报告二 | 第57-63页 |
病例报告三 | 第63-69页 |
病例报告四 | 第69-74页 |
病例报告五 | 第74-80页 |
本学期毕业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统计表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