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2 混沌概述 | 第9-11页 |
| 1.2.1 混沌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| 1.2.2 混沌的判别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1.3 混沌同步 | 第11-13页 |
| 1.3.1 混沌同步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| 1.3.2 混沌同步类型 | 第12-13页 |
| 1.4 常用的混沌同步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1.4.1 驱动-响应同步 | 第13页 |
| 1.4.2 主动-被动同步 | 第13-14页 |
| 1.4.3 反馈同步 | 第14页 |
| 1.4.4 自适应同步 | 第14-15页 |
| 1.5 分数阶混沌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6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6-18页 |
| 2 分数阶混沌系统动态仿真及电路实现 | 第18-30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8页 |
| 2.2 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| 2.3 分数阶微积分的求解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2.4 混沌电路设计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2.4.1 混沌电路实现思路 | 第20-22页 |
| 2.4.2 分数阶单元电路实现 | 第22-23页 |
| 2.5 分数阶混沌系统的电路实现 | 第23-29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3 改进型分数阶Liu系统的错位投影同步及电路实现 | 第30-37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0页 |
| 3.2 基于主动控制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错位投影同步 | 第30-35页 |
| 3.2.1 分数阶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3.2.2 主动控制器的设计 | 第31-32页 |
| 3.2.3 错位投影同步法的数值仿真和电路仿真 | 第32-35页 |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| 4 分数阶Chen系统的自适应鲁棒同步及电路实现 | 第37-50页 |
| 4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| 4.2 分数阶非线性稳定性理论 | 第38页 |
| 4.3 参数未知分数阶Chen系统自适应同步 | 第38-44页 |
| 4.3.1 自适应同步控制器 | 第38-40页 |
| 4.3.2 数值仿真 | 第40-42页 |
| 4.3.3 电路实现 | 第42-44页 |
| 4.4 含随机扰动和参数未知分数阶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混沌同步 | 第44-49页 |
| 4.4.1 自适应鲁棒同步控制器 | 第44-45页 |
| 4.4.2 数值仿真 | 第45-47页 |
| 4.4.3 电路实现 | 第47-49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5 分数阶自适应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| 第50-56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0页 |
| 5.2 混沌保密通信方案 | 第50-52页 |
| 5.2.1 混沌保密通信基本结构 | 第50-51页 |
| 5.2.2 混沌保密通信基本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5.3 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仿真 | 第52-55页 |
| 5.3.1 基于混沌掩盖保密通信 | 第52-54页 |
| 5.3.2 基于改进的混沌掩盖保密通信 | 第54-55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| 附录 | 第64页 |
| 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4页 |
| 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