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现状 | 第10页 |
1.2 低温低浊高有机物水问题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低温低浊高有机物原水成因与危害 | 第10页 |
1.2.2 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| 第10-11页 |
1.2.3 低温低浊高有机物原水的处理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预氧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| 第12-15页 |
1.3.1 生物预氧化技术 | 第12页 |
1.3.2 化学预氧化技术 | 第12-15页 |
1.4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| 第15-19页 |
1.4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7页 |
1.4.2 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9页 |
2.1 实验药品与装置 | 第19-22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19-20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1.3 实验装置 | 第21-22页 |
2.1.4 实验方法 | 第22页 |
2.2 水质指标的检测 | 第22-29页 |
2.2.1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.2 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2.3 有机物检测方法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预氧化技术强化混凝工艺效能研究 | 第29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混助凝剂投加量与去除有机物特性研究 | 第29-38页 |
3.2.1 混凝剂与助凝剂投加量优化 | 第29-30页 |
3.2.2 混凝剂与助凝剂去除有机物特性分析 | 第30-38页 |
3.3 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效能优选 | 第38-48页 |
3.3.1 高锰酸钾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38-40页 |
3.3.2 次氯酸钠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40-42页 |
3.3.3 臭氧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42-44页 |
3.3.4 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44-48页 |
3.4 次氯酸钠预氧化去除有机物的特性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4.1 絮体粒径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4.2 zeta电位分析 | 第49页 |
3.4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49-52页 |
3.5 臭氧预氧化去除有机物的特性分析 | 第52-56页 |
3.5.1 絮体粒径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5.2 zeta电位分析 | 第53页 |
3.5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53-5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4章 复合预氧化技术强化混凝工艺效能研究 | 第58-102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复合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效能优选 | 第58-87页 |
4.2.1 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58-64页 |
4.2.2 高锰酸钾与臭氧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64-68页 |
4.2.3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氯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68-73页 |
4.2.4 次氯酸钠与臭氧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73-77页 |
4.2.5 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77-84页 |
4.2.6 臭氧与二氧化氯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 | 第84-87页 |
4.3 固定高锰酸钾投量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除有机物特性研究 | 第87-92页 |
4.3.1 絮体粒径分析 | 第88-89页 |
4.3.2 zeta电位分析 | 第89页 |
4.3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89-92页 |
4.4 次氯酸钠与固定臭氧投量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特性研究 | 第92-96页 |
4.4.1 絮体粒径分析 | 第92-93页 |
4.4.2 zeta电位分析 | 第93页 |
4.4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93-96页 |
4.5 固定次氯酸钠投量与臭氧复合预氧化去除有机物特性研究 | 第96-100页 |
4.5.1 絮体粒径分析 | 第96-97页 |
4.5.2 zeta电位分析 | 第97页 |
4.5.3 三维荧光光谱 | 第97-10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5章 氯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研究 | 第102-110页 |
5.1 引言 | 第102页 |
5.2 常规工艺氯消毒副产物生成量 | 第102-104页 |
5.2.1 三氯乙醛生成量 | 第103页 |
5.2.2 三卤甲烷生成量 | 第103-104页 |
5.2.3 卤乙酸生成量 | 第104页 |
5.3 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强化混凝消毒副产物生成量 | 第104-108页 |
5.3.1 三氯乙醛生成量 | 第105-106页 |
5.3.2 三卤甲烷生成量 | 第106-107页 |
5.3.3 卤乙酸生成量 | 第107-10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8-110页 |
结论 | 第110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