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罐体举升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罐体举升机构机械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罐体举升机构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罐体举升机构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论文目的及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罐体举升机构的机械结构设计 | 第19-37页 |
2.1 举升机构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2.1.1 举升机构的结构形式 | 第19-20页 |
2.1.2 举升机构形式的确定 | 第20页 |
2.2 举升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2.1 举升机构的组成 | 第20-21页 |
2.2.2 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 | 第21页 |
2.3 举升机构的机构设计 | 第21-30页 |
2.3.1 四连杆机构的设计理论数学基础 | 第21-26页 |
2.3.2 举升机构各构件尺寸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3.3 举升机构液压缸尺寸设计 | 第29-30页 |
2.4 举升机构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| 第30-35页 |
2.4.1 举升机构的运动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4.2 举升机构的受力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罐体举升机构的仿真优化 | 第37-57页 |
3.1 ADAMS软件概述 | 第37-39页 |
3.2 SolidWorks软件概述 | 第39页 |
3.3 举升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2页 |
3.3.1 举升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3.3.2 ADAMS中SolidWorks模型的导入 | 第41-42页 |
3.4 举升机构虚拟样机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| 第42-52页 |
3.4.1 虚拟样机模型属性修改 | 第42-44页 |
3.4.2 虚拟样机模型约束添加 | 第44-45页 |
3.4.3 虚拟样机模型载荷添加 | 第45-46页 |
3.4.4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过程制定 | 第46-48页 |
3.4.5 举升机构提升过程运动学仿真 | 第48-51页 |
3.4.6 举升机构提升过程动力学仿真 | 第51-52页 |
3.5 举升机构虚拟样机的优化 | 第52-55页 |
3.5.1 参数化建模概述 | 第52页 |
3.5.2 参数化模型建立 | 第52-54页 |
3.5.3 举升机构虚拟样机的优化结果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罐体举升机构的运动控制设计 | 第57-75页 |
4.1 PLC概述及选取原因 | 第57-60页 |
4.1.1 PLC概述 | 第57-59页 |
4.1.2 控制系统的比较与选取 | 第59-60页 |
4.2 系统控制需求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3 举升机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61-68页 |
4.3.1 PLC模块的选择 | 第62-63页 |
4.3.2 各种元器件的选择 | 第63-65页 |
4.3.3 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| 第65-68页 |
4.4 举升机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8-74页 |
4.4.1 Step7-Micro/WIN32开发软件概述 | 第68页 |
4.4.2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| 第68-70页 |
4.4.3 控制系统子程序设计 | 第70-7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5.1 本文小结 | 第75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