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云湖流域聚落空间关联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1 新农村建设政策 | 第13页 |
1.1.2 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| 第13-14页 |
1.1.3 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| 第14-15页 |
1.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1.2.3 小结 | 第19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 | 第23-35页 |
2.1 研究区概括 | 第23-25页 |
2.1.1 流域基本概况 | 第23-25页 |
2.2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25-27页 |
2.2.1 遥感影像数据 | 第25页 |
2.2.2 乡村聚落数据 | 第25-26页 |
2.2.3 交通、水系和农用地数据 | 第26-27页 |
2.2.4 数字高程数据(DEM) | 第27页 |
2.2.5 社会经济数据 | 第27页 |
2.3 研究技术与方法 | 第27-35页 |
2.3.1 分形模型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3.2 景观指数分析法 | 第29-31页 |
2.3.3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3.4 网络结构分形模型方法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聚落内部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5-49页 |
3.1 聚落空间规模分布特征 | 第35-38页 |
3.2 聚落空间关联分布特征 | 第38-41页 |
3.3 聚落空间集聚性特征 | 第41-46页 |
3.3.1 多级聚落体系腹地的划分算法 | 第41-42页 |
3.3.2 各级聚落体系的集聚性分形特征 | 第42-46页 |
3.4 聚落景观形状结构特征 | 第46-48页 |
3.5 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空间关联 | 第49-73页 |
4.1 聚落与地貌形态的空间关联特征 | 第49-59页 |
4.1.1 地貌形态特征及离散趋势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1.2 聚落的地貌形态分布特征 | 第53-56页 |
4.1.3 聚落与地貌形态的相关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2 聚落与河流的空间关联特征 | 第59-65页 |
4.2.1 聚落与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0-62页 |
4.2.2 聚落分布与河流的空间分异特征 | 第62-65页 |
4.3 聚落与湖泊的空间关联特征 | 第65-71页 |
4.3.1 聚落与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6-68页 |
4.3.2 聚落分布与湖泊的空间分异特征 | 第68-71页 |
4.4 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聚落与人文环境的空间关联 | 第73-97页 |
5.1 聚落与农用地的空间关联 | 第73-82页 |
5.1.1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 | 第74-75页 |
5.1.2 聚落分布与农用地的相关分析 | 第75-82页 |
5.2 聚落与道路的空间关联 | 第82-89页 |
5.2.1 道路空间分布的网络特征 | 第83-84页 |
5.2.2 道路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| 第84-86页 |
5.2.3 聚落分布与道路的相关分析 | 第86-89页 |
5.3 聚落与人口经济的空间关联 | 第89-94页 |
5.3.1 人口密度与聚落空间分布关系 | 第89-92页 |
5.3.2 经济条件与聚落空间分布关系 | 第92-94页 |
5.4 小结 | 第94-9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7-101页 |
6.1 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97-98页 |
6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98-99页 |
6.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A | 第107-111页 |
附录B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