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钢筋混凝土宽柱双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2 试验设计第16-25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2.2 主要构件设计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构件基本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件配筋及构造第16-19页
    2.3 试件制作第19-21页
    2.4 试件预留管道的设置第21页
    2.5 试件加载装置图第21-23页
    2.6 材料力学性能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钢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混凝土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烧结普通砖第23页
    2.7 试件的设计依据第23-24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3 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第25-38页
    3.1 试验方法和方案的确定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方案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验中屈服与破坏的确定第27-28页
    3.2 主要试验过程及描述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件JD1试验过程和现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件JD2试验过程和现象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试件JD3试验过程和现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试件JD4试验过程和现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试件JD5试验过程和现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试件JD6试验过程和现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试件裂缝细部图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4 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4.1 滞回曲线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滞回曲线的物理含义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滞回曲线的种类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第39-41页
    4.2 骨架曲线第41-43页
    4.3 节点的延性第43-44页
    4.4 节点的耗能第44-4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5 节点的抗震设计准则第47-59页
    5.1 节点抗震试验的前提条件第47页
    5.2 节点试件破坏的几种可能形式第47-48页
    5.3 各主要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5.4 世界各国抗震节点设计准则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美国节点设计的准则与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日本节点设计的准则与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新西兰节点设计的准则与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我国节点设计的准则与方法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各国节点设计准则比较第53-54页
    5.5 节点抗震设计的新思路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5.6 钢筋混凝土宽柱双梁节点与一般节点的对比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5.7 钢筋混凝土宽柱双梁节点的设计计算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6 结论与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 6.1 本文结论第59页
    6.2 建议与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木结构纠偏中的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
下一篇:基于改进CMAC算法的净水混凝投药系统研究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