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兴安岭中段龙江盆地中侏罗世地层及古环境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7页 |
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| 第17-27页 |
2.1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7-20页 |
2.2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| 第20-22页 |
2.3 龙江盆地地质特征 | 第22-27页 |
第3章 龙江盆地中侏罗世地层概述 | 第27-41页 |
3.1 地层研究沿革 | 第27-29页 |
3.2 典型剖面及对比剖面 | 第29-39页 |
3.3 使用万宝组的合理性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岩石地层学研究 | 第41-53页 |
4.1 盆地中侏罗统岩石地层特征 | 第41-45页 |
4.2 火山岩石特征 | 第45-48页 |
4.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8-51页 |
4.4 构造背景分析 | 第51页 |
4.5 区域对比 | 第51-53页 |
第5章 生物地层学研究 | 第53-63页 |
5.1 植物大化石 | 第53-57页 |
5.2 孢粉化石 | 第57-61页 |
5.3 木材化石 | 第61-63页 |
第6章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| 第63-77页 |
6.1 火山岩锆石U-Pb年龄 | 第63-66页 |
6.2 碎屑锆石U-Pb年龄 | 第66-67页 |
6.3 脉岩年龄 | 第67-68页 |
6.4 时代讨论 | 第68-77页 |
第7章 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与同时代地层的对比 | 第77-83页 |
7.1 与突泉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的对比 | 第77-78页 |
7.2 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地层对比 | 第78-79页 |
7.3 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地层对比 | 第79-80页 |
7.4 与国内外其它重要中侏罗世地层对比 | 第80-83页 |
第8章 沉积学研究与古环境分析 | 第83-99页 |
8.1 物源分析 | 第83-90页 |
8.2 沉积环境分析 | 第90-96页 |
8.3 古气候恢复 | 第96-99页 |
第9章 化石描述 | 第99-135页 |
9.1 植物大化石 | 第99-122页 |
9.2 木材化石 | 第122-135页 |
结论 | 第135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49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49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页 |